九江市吴海芳高中音乐名师工作室是在江西省教育厅首批认定“乐在其中音乐网络研修工作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秉承“名师引领、搭建平台、打造新名师”的建设思路,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把工作室建成九江市音乐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使其成为新音乐名师的摇篮。目前工作室共有5位核心成员,2021年5月又增加了10位帮培学员。
工作室成立两年来,主持人获全国音乐名师工作室理事、辅导音乐微课荣获全国二等奖、多名学员荣获市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荣誉。5人次主持或参与3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12篇论文发表省市级刊物。课件、论文、优质课屡获全国、省市奖项。集工作室集体智慧录制了近20节音乐线上课程,为驰援湖北、省内音乐线上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一、快速定位,做好学员职业规划
工作室做的第一件事是不遗余力地为成员“定位”。所谓定位是帮助成员认清自己所处的专业发展优势和所处阶段,清楚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目标,并对成员在教育教学、音乐科研等方面如何发展提出具体建议。旨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每个成员扬长避短、尽展才华。面对一些成员缺乏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目标模糊、定位不当等现状,特别着眼于成员“四大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的全面提升。根据成员的价值追求、发展症结和发展方向,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致力于重点打造专业发展特色,快速定位,做好名师工作室学员的职业规划。
二、走出去、请进来,加快学员内涵式发展
工作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拓宽学员视野,参加了上海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音乐教育大会、全国第二届鄂尔多斯“草原丝路”合唱节、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的首届“音乐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礼乐弦歌鸣鸠琴教学论坛与成果展示、2020年广东省高中音乐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课例展示、2021年首届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课程实验区交流研讨会、全国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庆党百年唱响中原(郑州)合唱美育交流周”等观摩活动,工作室还借助省、市教研室开展的一系列音乐教师师资培训资源、竞赛活动,鼓励学员踊跃参与。
工作室聘请江西省音乐教研员杨文立老师为顾问,并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漫谈”的专题讲座。此外,还借助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鼓励学员通过MO0C、钉钉专题讲座、腾讯会议在线学习,特别是针对高中音乐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召集学员收看人音社微信公众号推出王安国等教授主讲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培训》,深刻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与特点、更新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等环节理念。
三、以研促教,提升学员科研能力
哲学家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工作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主持人给每位学员赠送了一本《教育的目的》,并推荐其阅读音乐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如郭声健教授的专著《琴歌笔舞:音乐教师写论文》等,工作室还订阅了《中国音乐教育》等期刊,并配齐中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等教学资源。要求学员们积极撰写阅读心得、召开工作室专题会议就听讲座、听课进行交流。
针对大部分学员“会教不会研究”的状况,努力提高本工作室学员们的科研能力,动员她们在音乐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修炼中凝练思想,撰写教学反思等,参加教学论文评选及报纸杂志投稿。此外,还特别培养学员们课题意识,将教学中困惑、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等问题凝练成课题,重视对课题试验效果的科学分析,整体提升学员们教科研能力。我们向省教科所课题办申请该课题,并正式通过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带头人专项重点课题“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评价研究”立项,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寻适合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标准,努力挖掘音乐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过渡到对学生学的过程评价,让学生的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落实到位,最终彰显音乐学科以美育人的价值。课题组结合本校校情实际,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教材开发出《音乐核心素养测评模拟题》,促进音乐教师准确把握音乐各学段学业标准,避免了教学盲目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是全面动员营造氛围,要落实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推进工作室学员学校音乐测评工作;最后是课题带动,扎实开展,要形成优秀音乐骨干教师团队,以课题研究形式突破我市中学生音乐素质测评难点。课题组细化了音乐测评指标,探索了多种音乐测评样式,有力提高了工作室学员评价素养。该课题于2020年9月顺利结题。除此之外,工作室学员也纷纷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如学员赵雪瑜主持的省级课题“音乐课堂上开展有效创编活动的研究”也进入结题准备阶段;工作室主持人及罗莹参与研究的李青校长主持的省级课题“普通中学‘尚美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于2020年12月顺利结题。
工作室成立两年以来,学员们积极进取,在论文参赛、发表、辅导学生竞赛、结对帮教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主持人指导田若萌执教的高中《勋伯格》录像课获得九江市高中音乐录像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赵雪瑜老师被聘为学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蓝工程指导教师、并评为九江市“学科带头人”称号;汪雅君老师也被评为“濂溪区骨干教师”称号;李梦寒、田若萌顺利通过中学一级职称评聘。
四、资源共享,做好工作室示范辐射
发挥网络教研作用,开设了音乐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借助交流互动、工作简报、近期热点等栏目,大力宣传学员们在音乐教学成长上所取得的成绩。搭建了学员们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员们互动交流、优势互补。
工作室成立不久,主持人就受省教育厅师资处、省教研室邀请赴上饶、新余两地“江西省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学员进行“音乐教师嗓音训练”的专题讲座。2020年受邀参与了江西省“停课不停学”高中所有音乐线上课程专家组教案审稿工作。主持人指导的《钢琴音乐的奇葩》《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分获人民音乐出版社举办的“万叶杯”全国网络音乐微课教学课例展示中学组二等奖、江西省教育厅线上教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工作室成员录制了《探戈音乐》等8个音乐微课参加了中国教师研修网等发起的“心系荆楚、名师驰援”助力湖北公益送教活动。2020年秋季工作室学员顺利完成江西省秋季《飞来的花瓣》等线上6节初中音乐课的录制工作,全部通过省级审核,2020年12月在赣教云平台播出。
受九江学院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邀请,吴海芳为教育学院大二学生做“一线名师专业发展之路”专题报告。受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黄晓葵老师邀请,工作室4位成员担任了九江市首届市直中学音乐学业水平考查巡考工作,使大家有机会向兄弟学校学习交流音乐学科测评经验。为加速学员成长及扩大工作室资源共享原则,工作室还开展了“青苗行动”——学员们与湖口县、都昌县、柴桑区等10位县区青年音乐教师结对子帮扶,分批送教送陪下乡。
在“十四五”美育改革新时代,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全力以赴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