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名师工作室由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2020年1月审批,5月授牌成立。工作室以主持人提出的“三文课程 慧爱共生”教育理念为核心思想,致力打造教师成长平台,双轨并行:既聚焦教师行为,主研“探索多元教学模式,开发语文阅读课程,打造特色优质课堂”,开发“三文课程”,提升课程力;又着力教师内生长,以“智慧型”为指向,开展教学、教研和团建活动,实现教研力和专业执行力等教育综合力的提升。工作室特聘深圳大学赵明仁教授和本区教科院银艳琳副院长(兼研训部部长)为专家顾问;特聘史亮、赵志祥和高乃松三位为学科教学专业导师。工作室依据规划,拓宽修平专家指路、名师带领、团队共进的良性而健康发展之道。
开设学习培训课程 工作室成立之初,即在CCtalk校园版开设“工作室在线课程”,探索“名师带教传真经,阅读分享促内化”教师校本培训途径。本课程由主持人主讲“案说智慧”,抓教育本质、核心分享经验和思考,一月一主题;工作室核心成员共上“读书沙龙”,每月一书,一师主持,众师共谈。这两类课相辅相成,且突破时空,可回放。工作室在线课程实现了输入和输出同步,名师引领和自我成长同频,以新风尚建起一个融通时空限制的教师学习空间。
搭建专业成长舞台 工作室常态化研讨课堂教学文化,样态多元:2020年集中“问题导向,探究专家引领与自主成长的关联效果”,研讨课与专家讲座多种组合搭配,以验效果;2021年聚焦“学科教学素养,探讨优师随训与优化实践的策略要领”,立足课堂,多层级设赛,以爱慧育,名师引领,优师“传帮带”。总之,工作室以始为终,严抓课堂,重质效,融汇校本师资和外聘专家力量,激发教师自主成长内生力、文化自觉,搭建专业成长舞台。
打造引领辐射平台 课题研究是成全老师成就学生的最好抓手,工作室先后邀请13名大学教授、副教授,正、副高级教师等传经布道,他们前瞻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研究方法、量身定做化的课题指导让老师们获益良多。请进来,也走出去,工作室积极扶贫送教,以讲座和教学方式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将前沿理念、先进教学及阅读文化等带入广西和贵州,带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共同发展。与专家同行,与同行分享,自信又厚重,工作室扣紧“课题研究”,打造专业成长动力辐射台。
重视标识文化宣传 工作室以“三文课程 慧爱共生”为设计理念,绘制工作室独特Logo,标识工作室核心文化。创建了公众号,以“爱阅读”“爱思考”“爱教育”和“工作室在线”等四大版块推送工作室成员的阅读分享、教学反思、育人心得和工作室教学研讨及培训等动态,目前共推送26篇,以图文方式清晰记录着成长轨迹。“让思考成为习惯”,工作室的微信群里,对教育的热点、焦点话题及时探讨交流,收集碎片时间,获得开放化成长。
工作室成绩和影响渐显:全体成员参与的“小学德育创新改革实践研究”项目获南山区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一等奖;管丽老师主持的课题获深圳市重点项目立项,黄慧老师主持的课题获南山区一般资助项目立项,张璐老师指导的学生小课题在南山区立项并顺利结题;工作室主持人所主导和设计推行的“图书馆课程”“名师在线课程”等活动获《南方都市报》《读创》等6家省、市、区级权威媒体报道多达16次;车迪老师的《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一文发表于国家级杂志《探索科学》,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工作室13位核心成员,有10人次在南山区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参赛获指导奖分别为:国际赛事1人2项,省级赛事2人2项,市级赛事2人4项等。
工作室成立以来,共举办20多次教研活动,讲座10多场,接待全国校长团观摩学习2次。工作室与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结盟。工作室已有1人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为深圳市优秀教师;4人为南山区第二批骨干教师候选;6人成区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1人升为后海小学中层干部,1人升任学科组长。工作室已成为普通教师走向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平台,也是学校后备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摇篮。“荣誉与责任同在,精进与同修并存”,接下来工作室将继续以课堂为主要依托、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努力上新台阶,促骨干教师走向名教师,名教师成为卓越教师,并出一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