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简介】
广东省李启云名教师工作室创建于2008年8月,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首批、第二批、新一轮(2015—2017年)批及新一轮(2018—2020年)批名教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合作共赢,追求卓越”为理念,实施“名师引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师徒抱团发展”策略,使名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之间互学互助,共融共生,彼此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同成功。工作室经历了12年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培养省、市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征程,共承担了8批广东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活动,167位跟岗学员来自广西及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举行了53次茂名市各县、市、区中学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跟岗、置换、交流等形式的培训活动,工作室成员、学员人数共计317人。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名教师工作室及全国先进名教师工作室。
一、践行工作理念,工作室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广东省李启云名教师工作室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培养省市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中,始终践行“合作共赢,追求卓越”工作理念,做到一手抓名师工作室特色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名师工作室主阵地建设、网络工程建设、名师队伍建设、培训课程建设及研学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名师工作室内涵发展的宽度,不断提升名师工作室特色品牌的影响力;一手抓名教师、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构建了“博客引路、讲座传经、课题探究、课例示范、课堂实践、研讨交流、反思总结、实践应用”的名师工作室培训环节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引领、名师工作室成员指导、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参与”的捆绑式、梯队式培养模式,总结了“人人都是官、人人都是兵,人人皆师傅、人人皆徒弟,人人搞教研、人人出成果”的民主、平等、关爱、进取、圆梦的工作室管理模式,创立了名师工作室“自主教学思想”及“成功教学思想”,形成了“激发兴趣—学法指导—自学解疑—小组探究—教师评析”的教学特色和“导演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高效课堂”的教学风格,创建了一系列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各类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地区学校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12年创新,工作室研学培训成效显著
12年来,工作室建立了9个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校外实习交流基地及7个野外研学基地;组织了11次省外学习交流及研学活动、73次本省、市、校培训、研讨及交流、研学活动;组织送教下乡、教育扶贫活动41次,举行教育、教研及培训讲座87次,上示范课、专题国家级课143节;主持46项教研课题的实践研究,参与85项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获国家级课题成果一等奖3项,出版独著2部,参编出版刊物8部,编写培训教材、研学教材、校本教材13本,公开发表论文197篇,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学设计、优秀课例、课件163项,其中26项获国家级、省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秀课例一、二等奖。
三、通过定向培养,工作室成员、学员成为教研骨干
通过参加李启云名师工作室定期跟岗学习活动,以及名师工作室团队对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进行长期培养、定期回访,通过给目标、定任务和宏观指导,并以学年为单位举行教学业绩及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使他们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教学、教研骨干。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有122人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梁金莲等6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冯志锋等16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骨干教师,何杰等7人参加省、市教学能手竞赛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张萍海等2人被评为茂名市优秀科组长,容伟文等5人因教学、教研成果突出被调到当地教育局相关部门任职,吴治国等7人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梁金莲等5人荣升重点中学地理科组长;郑彩燕等8人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李冬梅等4人荣获市、区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粟旭等3人成为市基础教育家长学校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柯燕等6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和市青年名师培养对象,张趣老师成为东莞市北辰高级中学骨干教师及学校教研组长。
李启云名教师工作室将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及示范辐射功能,吸引更多名教师、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加盟,充分调动名师工作室共同体各位成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入探索基于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背景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把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及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出更多更优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及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