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王学先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3月,学员是全市范围内遴选的25名教师。自成立以来,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在工作室主持人和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工作室的知名度、美誉度都有显著提升。工作室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任务驱动等形式建设一支研究型队伍,工作室每位成员潜心研究,积极追寻教师职业发展道路,注重成果提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名师工作室肩负着“不断创新,建设学科,辐射一片,培养人才”的使命,并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培养教育创新性人才。
一、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名师工作室将“带队伍”和“育名师”有机统一,以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培养“教学能手” 的生命力,以教师职业发展作为培养“教学能手” 的内驱力,以协作共进作为培养“教学能手”的发展力。将团队建设成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的共同体、科研的共同体、创新的共同体;在研究共同体理念下寻找职业发展楷模、提升职业理论修养、激发自我提升欲望、探索名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既能满足让工作室成员寻求自主发展的意愿,又能较好地结合成员自身状况,寻找更适合个人发展的主攻方向。
二、工作室是学科建设的基地
名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科教育改革,提升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工作室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难题,深入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成因,学科教育及改革方向,在充分了解学员的困惑和需求下,发挥工作室成员的集体智慧,研究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行为,研发和推广优秀课型,引导学科质量整体提升,将每位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学成绩纳入名师工作室年度考核。
工作室学员的教学成绩显著提升,成绩均名列学校前茅,同时也带动了所在学校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科建设。学员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持续提高,工作室学员在“聚焦课堂任务驱动”研究共同体的理念下,共完成读书笔记、解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故事、学习心得、试题研究等2700余篇。工作室开发了1个概念新授课课型和8个初三数学复习课课型,有力支持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工作室是教研示范的窗口
工作室成员来源于区域内不同的学校,代表各个县区,包括边远郊县区的实际需求,工作室成员也是各个学校的骨干中坚力量,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强动力,通过送教送培、专家引领、外出访学、专题推动、课题研究、观摩指导、现场考察等形式,在区域协作整合的基础上,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优秀传播功能,成为推动区域共享的一面旗帜,通过示范引领,让工作室成为学科研究根据地,让工作室成员做好教学教研排头兵,使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师学有榜样,使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学行为行有示范,使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赶有目标,使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师成长快有途径,实现区域内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快速推广。
四、工作室是科研兴教的先锋
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科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学科学段教学衔接等重要基础性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学员参与及主持省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已结题2个——云南省课题“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研究”,云南省课题“‘问题导引、自主研究、成果展示、适度引导’教学法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已结题4个——昆明市课题“‘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本土化应用研究”,昆明市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对策研究”,昆明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学生数学解题易错对策”,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昆明市“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第三批小课题“‘互联网’时代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省级课题未结题1个,云南省教育厅暨云南省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引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五、工作室是教师成果的孵化器
工作室成立以来,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的成果颇为丰硕,影响力远超出了昆明市这个区域。工作室注重成果的多样性、前瞻性、专题性、及时性、协同性、引领性,搭建高平台,建立好机制,促进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