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师李付晓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7月,现有成员30位,均来自全省各地。全体成员秉承做“思考的行者”这一理念,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展示的舞台、研究的基地、示范的窗口、辐射的中心、名师的摇篮”。工作室以“打造师德高尚、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的‘五能’教师团队”为建设目标;以“立足实践、专题研究”为工作理念;以“研究教学、培养明师”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成长有目标,教学有主张,研究有成果,教师有思想”的愿景。
一、建设工作室,确立“五能”发展目标
以中原名师的名字命名中原名师工作室,是创新之举,也是对中原名师及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莫大的鞭策和激励。中原名师李付晓工作室成立以来,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以读书学习为增长点,努力建设工作室,搭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个人提升的发展平台。
(一)筹建工作室
2015年7月,开始对照省厅文件进行名师工作室重建。从对照标准选址、购置设备,到布置室内文化、制度上墙,都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室硬件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申请报名与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15位工作室成员。这些成员中,既有城市教师,也有乡村教师,同时还聘请了3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随后,主持人和所有成员一道,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工作室标志,提炼工作室工作理念,确立工作室工作重点,讨论工作室目标定位等。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名师工作室成立了。
(二)管好工作室
一流的名师工作室,需要一流的规划、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成效。一是在共同愿景中促进个体发展。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中原名师培育工程的通知》精神,通过共同商讨,确立了专业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名师工作室五年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规划,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个人年度读书计划等,做到年年有方案、人人有目标。二是在规范管理中进行制度创新。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6项重要的工作室规章制度,为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在创新方式中完善档案管理,并创新地实施了“移动档案”管理模式。
(三)用好工作室
1.搭建网络互动平台
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室的工作状态、活动安排和研究成果,上传课例课件、教学反思、教学素材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实现成果推广、资源共享和各成员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除了学术交流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外,工作室还开展了“公开展示课”活动,提升成员课堂教学水平;举行教材解读活动,全体成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能够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与学等。
3.示范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同伴互助、区域引领活动,把辐射带动更多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
(1)开展区域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两次召开“教学主张研讨会”。在交流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以课、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展示了工作室研究的成果。
(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了使更多的乡村教师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多次“送教下乡”,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3)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工作室主持李付晓兼任卧龙区进修学校教师,同时还被南阳师范学院聘请为国培教师,先后受邀在多地做专题交流。
(4)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工作室采取“思想熏陶、行动引领、分段达标”的方法,为其搭建成长的平台,对其进行细心指导培训。
二、发展工作室,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名师工作室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进行学科研究,二是培养优秀教师。工作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制定培养目标
工作室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努力将培育对象打造成师德高尚、业务技能精湛的五能教师。不断地锤炼教学技能,凝练教育智慧,形成教育思想,实现从“教书匠”到卓越教师的转变。
(二)确立培养内容
工作室以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紧紧围绕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进行培育。围绕 “五能”发展目标,具体培养培育对象以下五种专业能力,即教的能力、学的能力、研的能力、写的能力、讲的能力。
(三)选择培养模式
对青年教师的培育采取名师引领、任务驱动、跟岗研修的模式,热情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使其专业快速发展,促其尽快成为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
(四)实施培养途径
1.坚持学习,固本厚基
深厚的理论素养、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名师的标志之一,而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首要手段。一是明确学习内容,引导培育对象树立“有心、用心、恒心”学习观,坚持读书学习,记笔记,做摘录,写感悟,让“欲要教好书,先做读书人”的理念根植于每位培养对象心中。二是丰富学习途径,探索丰富的学习途径,实施“互联网+名师”的策略。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工作室成员多与名师联系沟通,汲取经验,碰撞思维,共生智慧。
2.坚持写作,提升水平
如果说阅读使人美丽,那么写作让人睿智。因为写作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发现问题、明确方向的过程。引导青年教师及时反思、提炼、总结,形成文字,要求每位培育对象写出高质量、有创新价值的文章。
3.坚持研究,形成思想
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把思考和实践融合在一起的有效载体。工作室引领培养对象树立“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理念,做到善思考、多提炼、勤总结,围绕研究课题、教学主张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整理成果。
4.“影子工程”,提升能力
名师工作室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影子工程”。每学期跟岗学习两周,让培育对象在观摩学习中,对照反思,实践体验,教学相长。
(五)落实管理措施
1.建立“三个机制”
工作室通过建立以下三个机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①规划机制。工作室要结合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制定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规划。②管理机制。一是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二是具体实践落实制度。③导师机制。工作室聘请高校专家、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等组成导师团队,承担咨询、指导、诊断、评价等服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实施“分段达标”举措
工作室在培养优秀教师时,采用的是“分段达标”的方法。第一阶段,重在培养“能学习、能上课”的能力;第二阶段,重在培养“能研究,能写作”的能力;第三阶段,重点培养“能讲”的能力。
3.建立培养对象成长档案
在培养的过程中,工作室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记录学员的成长轨迹。档案内容包括:培育对象申报表、各种规划、课题研究材料、教学设计、教育随笔、读书计划心得、各种奖励证书等。
(六)评价考核方式
工作室对培育对象的培养力求规范、科学,在科学评价中注重成长过程。在评价种类上,工作室采用两种评价方式:期总结和年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量化积分办法,重视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一看静态材料,二看活动表现,三看发展成效。在评价结果运用上,对于考核优秀的培养对象,在名师、骨干教师的选拔上优先考虑。
奋斗有幸福,创造无止境,建设发展工作室,任重而道远,但对于今后的发展,工作室全体成员信心坚定,方向明确。相信工作室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为更多的教师专业发展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