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彦丽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由平顶山市教育局于2016年4月授牌成立,共有核心成员10位、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8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8位,覆盖平顶山市、区、县、镇小学。工作室将“深度学习”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核心思想,每月开展两次以上固定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主要路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一代新人,提升工作室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授课水平,发挥对本市小学数学学科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了本市校际的交流和研讨,引领平顶山市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一、读书学习常坚持,集中研修提素养
工作室订阅了《小学数学教育》《人民教育》《河南教育》等刊物,利用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查阅相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艾彦丽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围绕主题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使先进经验得到推广、优质资源实现共享、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基于课标研修课,研课磨课促成长
每学期工作室成员上好一节研修课,每人打磨一节“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优质课,并集体研讨,附上作业设计。上完课后评课、议课,授课者写出心得,挑出优秀的课例公开展示,在研课、磨课中快速成长。
三、青蓝工程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不可少
每位成员在本校至少带一名徒弟,年度考核要看徒弟的成长情况,徒弟上汇报课,让工作室成员在本校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四、送课下乡广辐射,互帮互助共成长
工作室每年下乡送教至少两次,并多次开展关爱贫困生送温暖活动,为名师工作室乡村工作站送去小学1—6年级全部数学课件、电子教案等,为偏远山区输送优质资源,辐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希望城乡的孩子们能以此为契机,彼此建立牢固的友谊,心手相连、取长补短,共同健康快乐地成长,互相学习,携手同行。
五、经验成绩共分享,成果收集促发展
有创新才有活力,几年来,工作室坚持研究深度学习的教育方法,做独特的形象设计,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同时整理教学研究成果,形成工作室成果集(校本教材),形成工作室的品牌特色。工作室每年举行两次“关于深度学习”公开教学教研活动,逐步明确了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即“‘365’教学模式”——“3”即落实3个三维目标。“6”即落实6度:课堂的温度、自主的力度、合作的效度、拓展的宽度、生成的高度、达标的率度。“5”即5个基本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总结—反馈拓展。工作室还开发了教材《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培养兴趣的方式。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是沉浸其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愉悦充实的,所以学习能持续下去,甚至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六、学科团队齐用力, 临危受命美名扬
力争把工作室建设成市内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工作室。2021年7月至8月,为积极应对疫情给开学工作带来的影响,将对教学工作的损失降到最低,区教体局结合本区教育工作实际,积极筹划安排网课录制工作。并利用工作室内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优质课教师的资源,组成网课录制团队,积极承担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小学数学学科录课任务,工作室核心成员共录制网课50节,均被收录到市教育局平台播出,让全市小学生受益。
七、课题研究找准点,成果丰硕本领强
课题研究要找准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通过学习、收集、整理之后,确立课题。立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6项;结题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5项;获得省级二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3项、市级二等奖1项。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教师科研课题能力不断增强。
八、成果显著捷报传,惟实励新能力强
工作室累计组织各类教研活动近30次,进行课堂观察12次共30节,开展送教下乡8次共15节,组织工作室教研10余次,发表论文25篇。艾彦丽名师工作室每年度工作考核均为优秀等次,已连续四届通过验收,艾彦丽校长参加的省级优质课荣获一等奖,核心成员中有3人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人获得省优质课均获三等奖、2人被评为县级一等奖。
平顶山市艾彦丽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将继续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持续增强工作室发展内驱力,破巨浪乘长风,大踏步迈向教育改革的潮头,为本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