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潘洁兰名教师工作室由广东省教育厅于2021年7月授牌成立,是(2021—2023年)广东省唯一一个乡镇中学初中思政学科省级工作室,云浮市云安区首个省级名教师工作室。工作室由华南师范大学刘石成教授担任理论导师,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教育教学研究室正高级教师朱湘红老师担任实践导师,云浮市中小学思政教研员伍燕坤老师担任学术顾问,工作室现有省厅备案学员和成员共40多人。工作室根据山区思政课教学实际,立足地方文化土壤,以传承地方红色文化为特色,结合新时代思政课育人要求,增强思政学科育人内涵。工作室融合教、研、训为一体,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提高学员教科研能力,推广研究成果,构建山区思政课真情境教学新样态,用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育,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要求,带动本区域思政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博览耕读,描红底蕴
博览耕读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从工作室成立起,学习、研读就伴随着工作室成长,与工作室文化共生共长。工作室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育”为特色,主持人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新时代思政学科铸魂育人的新要求,“让懂文化的人讲文化,让学识渊博的人讲道理,让信仰坚定的人讲信仰”。读红色经典是工作室学员的必修课,学员老师首先要了解红色故事,读懂红色故事的内涵,多维度、多视角、立体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才能讲好红色故事。工作室开展线上与线下读书分享活动,在研读中践行工作室理念。2022年上半年工作室录制以“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读书分享展播系列活动20期,开展以“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为主题的网络读书分享活动10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室通过多形式的阅读、分享、交流,让学员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自身修养,为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理论基础。
二、依托乡情,打造红课
云浮是一个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散落在云浮区域内各村落,工作室团队对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再深挖”“再加工”“再整合”,力求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程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化。在教学中,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研学旅行等方式,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把思政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相融,与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相融,建构红色文化主题的教育活动范式,打造具有本地乡情特点的红色教育课程与思政育人实践相融合的红色文化思政课程,简称“红课”。例如:开展“红色足迹——行走中的思政课”的红色研学活动课程,通过查阅红色档案资料,寻访云浮革命遗址,了解革命人物历史,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案例,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以行走的方式在红色革命遗址上讲好红色故事,让学生在真情境教学中研究真学问、解决真问题,提高思政课教育的主动性与感染力,增强学生对家乡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三、 凝心聚力,生成红果
工作室的特色是传承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育,重点研究如何提炼本土红色文化素材并将其融入课题、课程、课堂。在研究过程中,开展抱团式研修,加强主题式、项目式教研,提高教师参与度,挖掘每位教师的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实效;通过课题研究,把所有学员聚焦在“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运行状态中,让研究有方向、有抓手;积极参与广东省基础教育校(园)本教研基地项目研究,把工作室发展成为一支挖掘、传承和发展地方红色文化的强大教研团队,并创新传承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启智润心。工作室凝聚学员们的智慧和精力,生成教育教学资源,物化成果,主持人带领团队申报的《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果的实践研究》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项目式学习案例《都杨红色文化——“西江小延安精神”的成因与传承实践探究》获广东省中小学优秀案例三等奖等,有效地提升了工作室的文化内涵,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
附:
工作室LOGO寓意
工作室地处粤北山区,取主持人名字中的“兰”, 有四重含义:
一是兰在花语为“高雅、贤德、淡泊、自信”之意,也正是体现了主持人对学员思想信念的最基本要求;
二是把“兰”字演变成飞奔的人,寓意工作室学科研究不断突破与超越;
三是一个红点代表着一颗红心向党,作政治引领,“兰”字演变成“云”字,寓意工作室的根在云浮,工作室扎根乡土,点亮山区,面向未来;
四是一颗红点代表着太阳,照着兰,照着云,兰依托着云,融合共生。“兰”字下方的绿水山形是山,也是水,山代表着云浮山区,水代表是的西江,在太阳的照耀下,在云浮青山绿水的西江边上,乘风破浪前行。
整个LOGO寓意着在党的引领下,主持人与学员们通力合作,不断厚实自我,超越自我,融合共生,推动铸魂育人的思政学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