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仰望,素心前行——赵科利工作室述评
一、起 点
2015年10月,陕西省赵科利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举行,这场别具一格的仪式主题是“成长接力?榜样力量”。
赵科利以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从专家手里接过了工作室牌匾,6位优秀教学能手接过由他颁发的“导师杯”,18位青年教师又从新聘的导师手里接过期望满满的“成长笺”。他们在导师的带领下,依次走过红地毯,穿过由6名学生组成的“成长之门”,在签名墙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写下了成长的期许和承诺。
他始终有这样的认知:能把仪式做好的人,是纯真的,是认真的,他的工作必然也是较真的。仪式感,带给青年教师的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来过他工作室的人,会不约而同有这样的感受——休闲、时尚、温暖。他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又渗透“工作即生活”理念。在他的工作室,有这么一些人,一直给他勇气,苏霍姆林斯基、于漪、吴正宪……他们是他前行的榜样和力量。
工作室照片墙的左侧是教育大家,右侧是陕西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践行墙是成长中的80后的专属区,这里有他们“我在这里”的成长足迹。最能引起青年教师注目的,是他历年来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评委工作带回来的资料,让青年教师零距离闻到了大赛的气息。有青年教师这样说:走近工作室,感觉自己离省级教学能手不远了。
他将工作室的成员称作“导师”,对以他们为榜样、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名正言顺。他为他们每人制作了一个水晶杯,杯身雕刻了他们的姓名。
“爱不释手”是工作室成员对“导师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晶莹剔透,很精美;二是雕刻的是自己的名字,很耐看;三是玻璃易碎,得用心。
工作室的组成可以说是“豪华阵容”,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坊,道相同,可以谋。他们都是从大赛的现场走过来,又以评委的角色见证了相互成长,因道结缘,彼此仰望,素心前行。
二、思 辨
2018年,赵科利被教育部选定为领航名师,同年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基地授牌成立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赵科利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是要“工作”的,什么才是工作室的“工作”?他想,这个工作一定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一定是价值感、尊严感、成就感、幸福感的唤醒。
赵科利与导师吴正宪一起观课
他们的视野之下包括写作、网站、外研和悦读。
该工作室有一本专刊《凤凰月刊》,由赵科利亲自编撰。月刊包含28个标签,每一个标签后边,都力求有一个柔软向上的故事。成员的原创“弦歌集”“系列绘本”等,印证了教师思考的习惯。
该工作室同期开设网站,栏目设置与专刊大同小异。网站点击量已累计逾17万。
工作室成员21人次分赴洛阳、南京、苏州、上海、西安、香港、加拿大等地参加“名师之路”“千课万人”等专题研讨会,与吴正宪、华应龙等心目中的数学大家零距离接触,成为他们无比的荣光。该工作室先后赴北师大、陕师大,赴上海、福建、甘肃、内蒙古,赴咸阳、汉中、榆林及宝鸡各区县等27地参加交流活动,上课83节,做微讲座42场、报告25场。近三年来,该工作室有10名成员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其中3人为优秀,2位成员成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青年拔尖人才,2位成员被授予陕西省中小学校本研修优秀团队称号。
他给工作室成员的赠书中,写过这么一句话:“爱孩子的最短路径,就是给孩子好课堂。”此时,他的耳边同时响起两个人的声音。一个是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她说:“上好课,是教师最大的师德。”一个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校长,他说:“试想一个上课一塌糊涂、成绩惨不忍睹的老师,你还有什么资格说你爱学生?”
赵科利向工作室成员做课堂诊断
课堂主体,学生立场。永远记得自己曾经是学生。该工作室重点解决两个问题:课堂教学,跟踪研修。课堂教学则是校本研修的冰山一角。他们的共识是:课即案例,课即话题,课即教学,课即起点。
如果说课堂是工作室最美的遇见,那么课题研究是课堂行走的风。“致力思,致力行”,才有风调雨顺的好课堂。
该工作室课题“小学数学‘牧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果之一,开发了“牧场式”教学思维导图,有理论奠基,有操作路径;成果之二,改变了课堂结构;成果之三,创新了课案结构;成果之四,提升了数学内功。
“你无趣,是因为你缺乏仪式感。”仪式感渗透在校本研修的方方面面。他们眼里的仪式感是:有意义,有意思,能走心,不忘初心,一心一意。他们知道,方法的欠缺,其实就是道理的欠缺。
无论是工作室或者备课组,其实就是引领和服务,他们引领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技术,一种品性;他们服务的是一群天使般烂漫的生命!
他想到了三种动物:鹰、狼和羊。用鹰的视野探路,用狼的倔强创新,用羊的平和接纳。
2017年,他被评为“陈仓名师”。在颁奖词里,他这样自描自画:教育最怕三个字,一是钝,二是躁,三是浅。他像舞者,在这三角形的界面,开垦、播种,不畏流年。
井底之蛙的满足,会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他说:“我们应该有视野,有远方,能一览众山小。所以,我想成为一只鹰。外出学习和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在那里可以遇见教育最美的风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我们不想让培训变成‘无花果’,既来之,则得之,哪怕是一根羽毛,我们也得让它成为我们自己身上美丽的羽翼。”
电影《战狼》,让人们看到了一种血性、果敢和胆识。一只狼引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引领的一群狼。所以,要成为狼,能引领的狼。
关于课改,关于研修,他们不人云亦云,他们自己说服自己,完善自己,这个过程,就是校本研修。他们所有为课堂聚焦的研修方式,都是为课堂点起一盏心灯,这盏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自己的团队亲手点亮的。
这个工作室的理念是“懂生活、懂教育、爱生活、爱教育”。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生活,应该有“轻装上阵”的从容,“轻歌曼舞”的美好,教育的红舞鞋下有旋舞的生命,要让孩子们快乐期许着未知路上的每一段行程。为此,他想到了喜羊羊,绵软温顺,温文尔雅。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长,永远怀着好学和慈悲的心做老师,虚怀若谷,谦卑地低下头,深深地扎下根。
【主要成果概述】
一、出版、参编论著
赵科利出版《小学数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漫生活 慢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漫步“牧场式”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3部专著,参编《暑假作业与生活》北师大版和人教版(3-5 年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点与线的咏叹》《为你诵读》等3本原创绘本教材,主编“牧场式”教学系列之《学道》五辑,教师成长专辑《踏歌集》《弦歌集》《丽歌集》等共 130 辑。
二、论文、成果发表
1. 《“好课堂”好在哪里》《坐在教室里,我就是学生》等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发表在《中国教师》《新课程》等报刊。
2. 该工作室30余件成果在教育部“微言国培”公众号、《教师报》、陕派教育网等媒体发表。
三、课题研究
1.主持完成陕西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牧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小学STEM课程设计中的数学思维运用与研究”等5项课题研究。
2.参研“心智教育‘新发现式’学习法的实践研究”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3.参研完成陕西省重大招标课题“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应用调查研究”、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案例研究”等10项课题。
【团队骨干名录】
杨红艳 西安航天城四小副校长,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教育,唤醒个体成长的生命力》等论文发表在《教师报》等报刊,多篇论文获奖,参编《小学毕业升学权威宝典?数学》《小学数学Ai微课堂》。主持完成陕西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活动单分组导学教学实践研究”等。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辩课大赛中获特等奖。
孙拴怀 宝鸡高新三小教导主任,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论文《用生活编织与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发表在《中铁基础教育》,并获宝鸡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通过学生状态,透视高效课堂》等多篇论文获陕西省教科所一等奖,参编《小学毕业生数学解题技巧》《美丽宝鸡》校本教材。主持完成“小学数学导课环节中有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课例研究”等4项陕西省、宝鸡市课题。
楚晓密 西安高新一小教师,陕西省技术标兵,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数形理结合,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等多篇论文在《新课程》等期刊发表。主持完成陕西省规划课题“”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获“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辩课大赛特等奖,陕西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暨全国选拔赛一等奖。教学案例《让学习深度发生》获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度量”主题悦读分享二等奖。
孙慧敏 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张宏伟“全景式数学教育”专家团队成员。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发表在《西部教育导刊》。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等3项课题研究。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获陕西省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陈逸蓉 韩城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冲进硝烟 尽锐而战》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教育》等期刊,《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一等奖。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启智?求真?灵动’课堂教学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唐娟利 宝鸡高新三小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宝鸡市有突出贡献青年拔尖人才。《构建思维生长的能量场》《毫不吝啬赞美学生》《如何研读教材》等近20篇论文发表在《教师报》。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陕西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全国“醍摩豆”智慧课堂教学大赛创新奖。被评为陕西省优秀辅导员。
朱丽丽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陈仓名师。《小学数学渗透建模思想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实践与探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教育》等期刊,《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化预习支架研究》等多篇论文获陕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校本研修优秀团队称号。
王 蕾 宝鸡高新三小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赴台湾、杭州参加“大师杯”海峡两岸智慧课堂邀请赛,分获大师奖、特等奖。2019年在全国中小学课堂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做样板学校课堂展示。教学设计《小兔请客》获陕西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杨亚占 宝鸡高新三小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论文《心智数学空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发表在《教师报》,《浅谈如何有效搞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等2篇论文分获陕西省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长方体的表面积》等多篇教学设计获陕西省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在全国“醍摩豆杯”智慧课堂创新团队竞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