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悟美,以美育人
2017年,来自滨州市14所学校的15名美术骨干教师,组成了滨州市初中美术工作室。三年多来,工作室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步伐稳健,活动组织高质高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回望来路,我们庆幸这样走过——
一、读书交流,养成习惯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堪称一场“思想的革命”。刚刚加入这个工作室的成员深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困惑,每一个人都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而当我们进行合作与讨论,我们就会相互了解彼此的观点,同时增进我们的友谊。
本工作室成立后,老师们形成共识,一致认识到读书的重要。读书,是在和大师们对话,多读书能够提升教师气质、伸展教师个性,多读书能够促进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更关注课堂细节、课题研究的严密性,让教学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于是,老师们把工作室提倡的“共读一本书”变成自觉行动,“每日一诵读,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总结”逐渐成为习惯。大家通过网络,共享阅读感悟心得。三年多来,本工作室成员在阅读与教学实践思考的基础上写作,在国家、省、市期刊共发表文章50余篇。
二、教学研讨,“润美”育人
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敢于标新立异,不照搬书上的东西。本工作室成立以来,各位成员刻苦钻研业务,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立足核心素养,注重课程开发。在“以艺悟美,以美育人” 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润美”教育。
开展教学研讨交流
“润美”教育注重育人情景的创设,让每个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启智激情。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国家课程整合。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围绕美术五大素养,将教材进行分领域整合。关注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联系生活的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是校本课程研发。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老师们在各自学校创建中国泥塑、中国剪纸、木板年画、中国盘结、刺绣、草柳编等民间艺术社团,利用社团活动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以此对学生进行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更好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通过“润美”教育,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工作室的老师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美”在哪里。根据不同课型,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合理引导,让学生爱上美术,爱上生活。我们关注学生,做到“让学习真实发生”,使得“润美”教学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合理点评。通过课堂的合理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虚心接受他人批评,从而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
本工作室成员把打造的“润美”教育下的精品课堂录制共享,向部分薄弱县区推广。提升了我市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到引领带头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工作模式也形成逐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向的新格局,大幅提升了区域教师的业务水平,获得学校、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课题研究,开发课程
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带着“以艺悟美,以美育人”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本地资源,着重抓好课程开发。
我们于2018年申报课题“中学美术课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分设了“博兴草柳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泥塑教学研究”“清河镇木板年画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三个子课题。我们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柳编、泥塑、年画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博兴草编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泥塑、清河镇木版年画2006年被评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课题相关内容的专业指导,工作室成员充满热情,认真观察学习。如孙波对泥塑情有独钟,不仅去皂户李镇看河南张泥塑,还自费去全国各地寻访老艺人,购买快要失传的模具。他将泥塑引入自己的课堂,形成了美术教育品牌,为非遗传承做出不小贡献。为帮助青年教师李玲讲好《清河镇木板年画》,林杨老师自行驱车一百公里,前往惠民县石庙镇中学,从材料的选择、目标的设定到年画的寓意、内容、构图、造型、色彩等各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工作室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观、评、议课及学术交流研讨,在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教学成果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做到既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水平,又弘扬传承了我国的传统艺术。几年来,我们共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其中8项已结题。
四、技能创新,同步发展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在于,美术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两方面缺一不可。美术教师如果只是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却忽略了自身技能的发展,还不能称之为合格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师必须要做到“双翅双飞”,课堂教学与美术创作同步发展。
三年多时间里,我们工作室非常重视成员技能提升,多次组织教师专业技能研讨交流会,年末组织举行教师书画汇报展,工作室成员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员林杨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省新人新作展,受邀参加在法国举办的第三届中法当代艺术展,2019年进修洛佩兹、格鲁仇西班牙写实主义绘画大师班。杜红建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展厅、山东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地展出,并在北京、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工作室成员先后有200余件美术作品发表在《美术观察》《中国美术教育》《中国教师报》《美术报》《中国艺术报》《艺术界》,并指导学生进行书画创作,300余件作品发表在《中国艺术报》《美术报》等报刊。
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识培训
三年多来,我们工作室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正向着“谋求专业高位发展,享受教育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景努力同行。
【主要成果概述】
一、专著出版、论文发表
1.杜红建美术作品集《心梦》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胡翠英出版《西方名作欣赏》,曹颖颖编著校本教材《盘结工坊》等。
2.吴强、王斌、李霞等《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浅议中学美术课堂教学高效之本》等50余篇文章发表在《教育学》《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山东教育》等期刊。
二、课题研究结题
1.孙波主持山东省课题“民间艺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山东省民间泥塑艺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结题。
2.袁青主持、参与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人文素质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山东省课题“山东省民间泥塑艺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开发利用研究”结题。
3.杨平、吴强等主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山东省课题“农村初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滨州市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泥塑教学研究”等12项课题结题。
【团队骨干名录】
孙雪梅 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美术教师,滨州市教学能手,惠民县学科带头人。论文《浅析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发表在《素质教育》等期刊,开发设计的《版画》获滨州市中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设计大赛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优课一等奖。被评为惠民县优秀教师等。
杜红建 邹平市好生街道初级中学美术教师,高级教师,滨州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明星教师。100余件论文、美术作品发表在《中国教师报》《美术报》等报刊。辅导学生200余人次先后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电脑绘画作品大赛及山东省、滨州市比赛中获奖。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优秀教师。
刘文峰 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中学美术教师,滨州市名师、滨州市教学能手、邹平市学科带头人。论文《初中美术教学初探》等10余篇发表在《美术教育研究《中国美术教育》等期刊。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50余人次在山东省、滨州市竞赛中获奖。
林 杨 滨城区八中美术教师员,滨城区教坛新星、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增强艺术自信,提高审美情趣》等多篇论文发表在《黄河之声》《新课程》等期刊,绘画作品《时光》《相扰》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区预选作品展、山东省新人新作展,作品《温情》刊登在《中国美术教育》。获滨州市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袁 青 滨州实验学校美术教师,高级教师,滨州市教学能手。大师画我也画——苹果的再造想象》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少儿美术》《都市家教》等期刊。参与完成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人文素质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等。获全国首届“和谐杯七说”大赛说课特等奖。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称号。被评为滨州市优秀教师、先进个人。
李 霞 阳信县第三实验中学美术教师,信阳县教学能手。《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活美术课堂》等13篇论文发表或获全国、省、市评比一等奖。主持完成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在滨州市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获信阳县政府园丁奖,被评为信阳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
牟 巍 沾化区第二实验学校美术教师。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的实施与评价分析”。在山东省首届教师绘画大赛中获优秀奖,获滨州市、沾化区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沾化区“十佳”青年标兵。
韩 强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美术教师,滨州市教学能手。《孩子,怎么样让你说出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教育学》等期刊,国画作品《北山系列》等在山东省、滨州市获奖。 主持完成滨州市课题“微视频课程的建设研究和开发”。获滨州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被评为阳信县优秀工作者、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吴 强 沾化区古城镇中学美术教师,滨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星、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民间剪纸传承人。开发校本课程教材《剪纸》在沾化区推广,《喜上眉梢》《老少乐》等多幅剪纸作品获山东省第二届休闲农业创意展览大赛优秀奖、滨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作品评选一等奖。被评为沾化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
胡翠英 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美术教师。多篇论文发表在《教学与研究》《音体美报》等报刊。参与完成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获滨州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师。
李 玲 惠民县石庙镇一中教师,惠民县初中美术教学能手。参与完成山东省课题“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指导学生20余人次在山东省、滨州市书画比赛获一、二等奖。被评为惠民县优秀教师。
王 斌 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美术教师,无棣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美术课上如何利用好“兴趣”这无形资源》等多篇论文发表在《课外阅读》等期刊。获无棣县优质课比赛、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参与完成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审美教育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
孙 波 滨州实验学校美术教师,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滨州市学科带头人。《刍议初中美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可以积分的欣赏课》等论文发表在《吉林教育 》《教育界》等期刊,参编《互动学堂建构方略》任副主编。被评为滨州市市直机关“十佳”杰出青年、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
杨 平 无棣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中美术教研员,滨州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论文发表在《高考》等期刊。主持完成山东省课题“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等6项课题。获滨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滨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教坛新星、教学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