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人才成长高速公路,打造名师理想腾飞基地
广东省毛经文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工作室规范建设和管理,努力铺设人才成长高速公路,使工作室成为每一位学员名师理想腾飞的基地。
一、高标准组建名教师工作室
2017年下半年,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东莞高级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毛经文被评定为新一轮(2018-2020年)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8年4月,主持人毛经文依据广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完成了工作室学员的组建工作。经个人申请、学校推荐、省市严格筛选,赵晓东、曹军辉、杨山坡、付昭权、李小萍、胡波、王子健、丁家文、陈娓斯、张芳芳、袁毓敏等11位东莞市高中历史教学的青年才俊,成为工作室的实研学员。东莞教育帮扶地区广东韶关市选送了黄国林、曹宗保两位学员。赵晓东、杨山坡被确认为工作室助手, 同时,吸收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网络学员118位。广东省毛经文名教师工作室由此而形成。
2018年是本工作室的开局与起步之年,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多位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共花费6万多元,完成了5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建设与装修,如数招齐工作室学员,配齐工作室所需要的办公用品、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工作室硬件建设达到了“精致”标准,既突出了整体性与丰富内涵,又彰显了底蕴厚重的历史学科气息,既整洁和谐,又突出了滋养价值和教育意义,初步具备了浓郁的书院韵味,凸显了工作室的文化气息。
二、铺设人才成长高速公路
建设名教师工作室,就是要铺设一条让学员健康、快速成长的高速公路,为他们成长成材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不断引领和扶助他们蓬勃向阳生长,让工作室成为他们实现名师理想的梦工厂和星工场。
1.着眼长远,树立目标
我们工作室与学员个人都制订了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这些目标长短结合,远近相宜,既有目标结构的多元化,也有目标实施途径的差异化。
本工作室为学员确定的长远目标是“潜心以史育人,成就莞派名师(最终走向粤派名师)”,通过高雅健康的内容、生动愉悦的方式、春风化雨般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高学员的师德水准和专业水平。
本工作室为学员确定的中、近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精神追求:在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坚守与追求史学之安顿心灵、抚育精神、提升情怀、守护灵魂的核心素养。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健康的行为模式、高效的工作方式、友善的交往模式。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敬业乐教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海纳百川的宽宏气量、勇往直前的竞争意识、诚实守信的合作精神。
二是专业追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宽广的学科视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忠诚的教育情怀。具体要求学员完成“三个一”:积极参与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争取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成为一项课题的核心成员,做学生的精神密友、灵魂导师、生命知己,在优秀的基础上追求卓越。
三是事业追求:为同伴的专业成长领航,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知新致远,敬畏历史,养育生命,尽快成为“三师”,即立足经师(教知识点是为经师),成为明师(拓思维度是为明师),追求人师(启价值观是为人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在以史育人中起示范作用,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或粤派名师。
我们引领成员明确“明师”与“名师”的关系,懂得先成“明师”再做“名师”的道理。“明师”是学员成为“名师”的基础。“明师”,即“明德、明业、明术”之师。“明德”即情操高尚,德高为范,有师德之光明;“明业”即学识渊博,学问高深,有学识之精明;“明术”即教学艺术胜人一筹,有点石成金之高明。只有在完成“明师”的历练后,才有厚实的基础去追求“名师”。
2.“四制”并行,促进培养
学员培养是本工作室的核心任务,以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推进,在刚性规范、柔性服务、活性激励的基础上“四制”并行,从表层的环境建设、浅层的行为规范,走向中层的规章制度构建,最后达到深层的价值观认同。
一是导师领衔制。主持人从四个方面体现示范引领作用,始终热情地做好学科素养理念的解读者、学科教学的研究者、学科素养课堂的推动者、学科素养课堂的引领者,在培训、服务、指导学员上狠下功夫,在责任、创新、合作上不断攻关。
二是课题推进制。坚持立足“三个基于”,形成“三级研究”,主研“一个课题”。立足“三个基于”,就是基于工作室的研究视角,要求学员杜绝“闭门造车”现象,把自己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推进到课堂和学生个人;基于研修内容视角,要求学员努力实现从单一性研究向多向性研究转变;基于研究方式视角,要求学员尽快实现从相对零乱的事务性工作中走向目标明确的课题系统研究,超越自得其乐或自怨自艾的个人情绪,追求心怀天下的人生境界。形成“三级研究”,一是积极参与以省、市教研室和工作室为主的“网络教研”和“活动教研”,让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和学习;二是以课题组为主的“课题研讨”,重在互助提高,保证研究过程落地生根;三是以学员个人研究为主的“课题中的小问题研究”,重在自我反思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个小问题。这样,既放大了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学员搭建了成长平台,也让学员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取得更多研究成果,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在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阶梯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起“目标有梯度,成长有追求”的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模式。主研“一个课题”。当前本工作室主研的课题是“基于项目构建‘双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即以“主题立项”为基础,以“问题驱动”为核心,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不同的项目,分段实施,分步完成。以主题统领,把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作为教学的引擎,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关键环节,以动态合作交流为基本形式,使各类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幸福。
三是成果辐射制。我们以工作室为辐射平台,构筑了点面结合的辐射体系,通过“名师带骨干”的培养模式,培育出一个个成果辐射点,形成了较大的辐射面。在三年工作周期内,工作室的相关成果不断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视频、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介绍、交流、推广达一百多次。
四是岗位淘汰制。在三年工作周期内,学员积极参加工作室各项活动,无一人淘汰。
三、打造名师理想腾飞基地
近三年来,毛经文名教师工作室在三个维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注重激发学员内心渴望成长为名师的动力;二是理论性探索与实践性探索并重;三是致力构建名优骨干体系发展,初步构建起学员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平台发展模式。我们在把工作室打造成名师理想腾飞的基地的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活跃高端,蜚声全国
本工作室为成员搭建起高层次的展示舞台,有力促进了成员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学术成果的传播。《中国教师》2018年第一期创设“名师工作坊”栏目,毛经文名教师工作室被首次推出,发表3篇文章予以重点推介,其微信公众号一次性推介本工作室6篇文章,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2018年7月,本工作室5人参加全国历史教学改革研讨会,并应邀在会上做《让核心素养落地的两大奠基性工程——谈谈历史学真实与历史解释》发言,受到与会人员好评。2018年第12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为本工作室出论文专辑向全国推介,当期收录我室主持人和学员论文15篇。2019年4月,应邀参加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名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并作为全国四大名师工作室之一展示历史新教材研究探索成果,毛经文讲座《不忘来时路 方知向何生——以新教材“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为例》,赵晓东示范课《黑中有光、暗中有亮的中古欧洲——以庄园制为例》,曹军辉示范课《中世纪之问——黑暗还是曙光》,效果显著,引起与会老师的热议与深度思考。2019年10月,协办华南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任务驱动与中学历史”学术研讨会,毛经文主讲《主题推送项目 问题驱动教学——以14世纪欧洲“恶”历史黑死病为例》,其后该刊辟专栏刊发了本室五位学员的论文。
协办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任务驱动与中学历史”学术研讨会
2.自媒建设,影响广泛
我们建成了辐射东莞市乃至全国的网上工作室,已进行高中历史教学7个专题研修,解惑32次。建立了两个微信群,进一步完充实和完善了工作室博客和微信公信号“读史养心”,加入用户已有3000多人,通过网络空间发布生成性教育教学资源321条,产生较大影响的课件与微课资源27个。全国著名的《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予以积极推介,建立了“全国历史教育名师毛经文优质资源库”,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
3.对口帮扶,效果显著
本工作室自主联系确定帮扶薄弱学校,主持人和培养对象每人至少与2名乡村中学教师结成互助帮扶对子,每学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以上送教下乡活动。如韶关田家炳实验中学是东莞高级中学对口帮扶对象,工作室主持人于2018年4月前往做教育科研讲座,赵晓东在该校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给学校带去高三备考方向性指导。2018年9月,赵晓东、胡波随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送教云南昭通市。2018年12月,毛经文、曹军辉送教广西自治区贺州市高三二轮复习。
4.引领莞粤,辐射遐迩
本工作室在全市、全省及全国范围内已拥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市级以上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如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5成以上来自毛经文名教师工作室。本工作室指导专家、导师和学员已在中学历史教学三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1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市级以上课题完成、获奖12项,在研16项。本工作室成员5人获提拔,3人被评为东莞市名师培养对象。本工作室为东莞市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在广东省名列前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工作室指导老师和学员中走出了5位特级教师、4位正高级教师、3位东莞市最美教师、2位省历史教研员、2位市历史教研员、2位广东省名教师工作主持人、1位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019年,杨山坡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名。2019年4月,本工作室作为优秀名师工作室,在东莞市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专题经验分享。受到与会校长和省、市名师工作主持人的高度赞扬。
毛经文名教师工作室与东莞市五大名校举办“同课异构“研讨
【团队骨干名录】
赵晓东 东莞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广东省首批优秀青年历史教师,东莞市高中历史教学能手。13篇论文发表或在广东省、东莞市获奖。主持或参与完成6项广东省、东莞市课题,其中主研的“基于有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获东莞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中获一等奖。
杨山坡 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科组长,东莞市高中历史教学能手。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名。
曹军辉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教师,高级教师,东莞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东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理事长。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付昭权 东莞市长安中学高中历史教师,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东莞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首批高中历史教学能手。
李小萍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东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东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理事长。获全国历史教育学会优质课例评选一等奖。
胡 波 东莞市石龙中学历史科组长,东莞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东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秘书长,华南师大本科生兼职导师。
张芳芳 东莞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广东省优秀青年历史教师,东莞市高中历史教学能手。论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等期刊。主持、参与完成4项广东省、东莞市课题。
丁家文 东莞市虎门中学历史教师,东莞市高中历史教学能手。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
王子健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
黄杏婵 佛山南海石门中学教师,广东省首批优秀青年历史教师,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3篇论文在《历史教学》等期刊发表,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