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运行模式:一双三四五
一、一主体:以工作室研修为主体
二、双平台:(一)课程展示平台:融通广西教研员领航工程、南宁市名师工作室、南宁市艺教工作室等优质资源,着力构建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建立音乐资源库,聚焦跨学科教学,融合多元文化,助力广西区内音乐校本课程体系的长效发展。(二)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场馆融合,整合网络“云平台”、校企合作等多种实践平台,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模式。
三、三种机制:(一)“导师制”,将成员按照各自学校为单位分为备课组长责任制,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二)夯实“三个工程”,制定有坡度的教师成长途径,第一“固本工程”指的是夯实并提高工作室每位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也就是俗称的一线教师教学基本功锻造,通过“练、展、评”等形式,促进专业能力持续提高;第二“种子工程”为入职五年内的年轻教师搭建展示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定制成员的成长计划,通过精准评价,赋能教师的成长。(三)建立有坡度的教师发展阶梯,即新秀、骨干、名师三个层级。助力新晋教师要尽快站稳讲台,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努力,骨干教师向名师发展。
四、四维推广 (一)扶贫推广:工作室成员参与市教育局、市教科所送培送教和驻点支教活动,积极发挥教育扶贫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乡镇薄弱地区的师生推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二)研赛推广:工作室成员以及培养的12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中和指导学生参赛方面,推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并获得荣誉。(三)理论推广:先后在广西教研院音乐教研活动、全市艺体学科优秀培养计划班、国培项目,进行了4场的专题讲座。(四)实践推广:工作室成员在各省市级音乐教师“一月一主题”教研活动、南宁市艺体学科专项课题开题活动中,主动传播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课程实施经验。
五、五相结合 (一)学习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三)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五)反思与提升相结合。
我们以“教研共融”为理念,通过师徒结对、集体研讨、单独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能力。具体路径为“问题驱动—实践磨砺—成果凝练—辐射推广”,使工作室更多年轻教师尽快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课堂教学的能手、教学改革的闯将、教育科研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