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颗大树,扎根教育的沃土
——记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教师齐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棵树,沐浴在阳光雨露中,快乐、努力地挺拔自己的身姿,伸展自己的枝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影响并有力量呵护我们的小树苗,让他们茁壮成长,最终也可以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是齐娟老师一贯秉持的教育信念,也是她的职业追求,更是她感染同事,影响学生的真实写照。
——题记
齐娟,女,汉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石嘴山市胜利学校语文教师兼任副校长。出生农村的她,扎根教育26年,用爱心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用耐心与匠心教会孩子们学会做人、学到知识,她以校为家,以爱为犁,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耕耘在教育沃土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彰显着她的本色;任劳任怨、锐意进取,阐释着她的名片;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展示着她的风采。她出生于教师世家,深受祖辈们的熏陶,家族教师的伟岸与圣神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当年之所以如此坚定,是因为懵懂的她认为“教书育人”是那么神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称呼是那么伟大。年少的她想做一个伟大神圣的向爷爷、向父亲那样的教师。对于她来说,1994年的7月是自己教师生涯的起点。仅有15岁的她,报考了宁夏固原民族师范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本届年龄最小的一名中师生,从被录取的那一刻,她的教师生涯就开始了序章,从这一刻起,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奉献的轨道上,便确定了一个目标:“铭记家训,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公家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个深受学生、家长、社会尊重、欢迎、信赖的老师!”
坚守信念,拔节成长
1997年走上工作岗位,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神秘感的她,被分配到一所不到二百人的学校,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村年轻小老师。踏进校门,两排整齐的青砖青瓦的教室坐落在山脚下。学校虽小可整洁干净,一个小小的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园旁的菜园里长满一畦畦整齐的菜,好诱人。教导主任让她接二年级的全部课程,只有两排教室,很快她找到了教室。当她跨进教室,环视了一下仅仅十八个孩子的教室,满怀激情的笑着向孩子们打招呼并做自我介绍,可孩子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对她这个陌生的老师既不感到神奇,也不感到好奇,没有一个孩子向她问好,可以说是呆若木鸡。不由得思绪回到了她的小学时代,校园就像一个大家庭,春有播种、夏有果实,秋有收获,冬有乐趣,课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跳舞、唱歌,师生的脸上时时处处洋溢着笑容。学生见了老师无话不说,可她当了老师见到的学生和我小时候怎么完全不一样呢?她决定带孩子过她小学时的生活。由于本班课程她全包,音乐、美术、体育,每节课她都认真地给孩子们上,从不让语文、数学占用。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让孩子们先快乐起来,成为他们这个年龄该有的样子。渐渐地孩子们脸上有了表情,不再那么木讷。到这所学校的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10月,一天午后,校长对她说:“下周全县教坛新秀评比在我们乡中心小学举行,你准备一节品德课参加评比。”这个消息对她犹如晴天霹雳,下周参赛,准备一节什么课?来得及吗?再说刚刚踏上讲台,怎么能参加教坛新秀的评选,她不敢去,却又推托不了,没办法只能接受任务。接下来一周选课、备课、试课,由于条件限制,手中仅仅只有一本教学参考书,她请教一位老教师指导她,帮她制作教具,帮她听课。就这样经过一周的努力,她匆匆骑车到了中心小学参加比赛,一间大教室里坐着那么多评委,那么多听课教师。看到这场面,她想到的是退缩。抽签顺序她是第二天参赛,听了一天教研员对其他老师课的点评,晚上重新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调整。第二天,她抱着学习的态度很轻松地上了一节品德课,课后教研员给了我很多好评,也指出了不足,这让她很受启迪,心里默想:原来课要这样讲。一个午后,校长拿着奖状给她:“你很厉害,被评为‘县级教坛新秀’。”拿起奖状她流泪了,工作才一年的她被评为‘县级教坛新秀’?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台,第一次聆听优秀教师的现场课,第一次接受教研员专业的培训,第一次听到:做课、说课、评课等专业的术语……太多的第一次。这张奖状带给她的是幸运也是她前进的动力,更是她成长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的里程碑。
于是在工作之余,她不断“充电”。首先,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向他们“取经”;其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她深知,准备比赛的过程其实是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重要契机,不论比赛大小,她都会全身心投入,积极准备;另外,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她在职期间还完成了教育专科和本科的学业。课堂是一片期望的田野,是她耕耘改革的沃土,在语文教学中,她善于钻研教材,积极学习,不断反思,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课堂要有特色,思考要有深度,要让别人从自己的探索中获得启迪”,多年来,就是带着这样的理念,以永不言败的闯劲,踏上了一条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睿智、灵动、扎实”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家长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多次参加县、市、自治区优质课、教学技能大赛并屡屡获一等奖,其中,执教的《纪昌学射》在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先后获评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年度基础教育教师年度人物、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宁夏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专家委员,市级教学名师、市级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F类人才。自治区“塞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治区创新素养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治区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多次主持并参与国家、自治区、市级课题研究,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市级各类教学竞赛并获得一等奖。
在专业引领的道路上,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毫无保留,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阵地作用,带领学校老师创新教科研活动,积极探讨教学、教研问题,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坚持送教下乡,坚持区域间的交流互学,注重跨区域的校级交流互通。严格要求并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亮课-邀课-赛课-晒课的磨课观课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设立校级名师工作坊奖,鼓励教师自主研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教科室-教师团队”阶梯成长的功能最大化,指导教师、培养教师、受益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齐娟名师工作室先后培养了一名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4名区、市、县级骨干教师;指导8名青年教师,先后取得国家级、自治区、市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一等奖。
在教育科研征途上,她潜心探索,主持并主要参与完成了各级各类课题6项,并获得一、二等奖,获奖论文17篇,其中,撰写的论文《用爱心点燃“问题学生”的心灵》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发行了个人独著《以文育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主编了《杏坛拾贝—我爱皮影戏》;参与了“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编写。
事无巨细 事必躬亲
从事一线教师的12年,也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12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他做班主任的人生信条。每天早上到校后,总是先进入班级查看学生到校情况,询问学生缺勤原因、值日情况、察言观色,看看有没有表现异常的学生等等,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若有学生身体不舒服,他嘘寒问暖,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家长因事不能及时赶到,他负责将学生送到医院,为学生垫付各项费用,并陪护孩子,直到家长赶到医院。流鼻血、呕吐、肚子痛是班里学生常发生的事,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仔细询问,妥善解决。有一次,班里一位男生在学校集会时突然鼻子流血,她掏出衣兜里的纸巾为他止血,看着无济于事,就赶紧带他到水房清洗,她顾不了自己身上溅到的污点,却一遍遍清洗着学生衣服上的血点,回头还不忘处理遗留在地上的血迹。还有一次,班上一个女生肚子疼得满地打滚,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慌了,有的跑去找老师,有的跑去找校长,有的说赶紧打120,还有的给揉腹部……齐老师没有慌,她摸了摸孩子的头,关切地问早餐吃的啥?肚子涨不涨?找出病因是学生早上吃了冰凉食物后,她给孩子端来热水,并找来热水袋贴在他腹部暖暖身体,时不时叮嘱孩子多喝热水,过了一会儿,该生感觉好多了,肚子也不痛了,全班的同学都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
为了学生们的未来,她的的确确做到了披星戴月,无微不至。晨曦微露,她总先到学校;暮雨黄昏,她最后一个离开。生活中,学生有心里话找她;不开心也找她;学习上有困难还是找她……十几年如一日,她成了学生生活上的贴心人、心理上的开导人、学习上的领路人。她说“我有两颗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她深深懂得这一职业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但他从不喊累。在她心里,班级学生的事,就是她自己的事。课堂上,她是严厉的语文老师,课下,她又是极具亲和力的大朋友。她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她总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晨光熹微时,第一个匆匆到校的经常是她;落日余晖中,拖着疲惫的步伐,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经常也是她;午后的操场上,领着孩子们一起打篮球的是她。身教言传,被她诠释地浅显而易懂。她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同行的典范。同事们总说:当班主任不难,当一个像齐老师那样的好班主任太难了。所带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她也多次获得县级、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称号,所带班级“春笋中队”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中队;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自治区、市、县级各种竞赛屡屡获奖,她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岗位转变,初心不改
2011,她通过参加竞聘、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最年轻的校长,而且是当地教育历史上的第一位学校党支部书记、女校长,这又是她从教生涯中的一次大转折,刚接手管理时,有别人的观望、领导的期待、有颇多的困难,但是她没有气馁,很快转变角色,忘我地工作着,家也是校,校就是家,哪计日夜、路远、风高,八年如一日,第一个来学校,最后一个出校门,与朝阳月光为伴。分析校情,探索学校发展方向。她果断提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的办学思想,着力构建红色校园、书香校园、科普校园、智慧校园“四园共建”校园文化。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实施思政一体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狠抓规范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包年级包教研组、骨干教师包师管带的“三包”管理机制,探索形成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精细化管理”模式。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施创新教师培养新举措,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出教师热心从教、舒心从教的良好氛围。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科研单位”,获评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非遗文化传承示范校”;获评自治区级“文明校园”;“市级优秀少先队集体”“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名校”培养单位。
自调入石嘴山市胜利学校任教并担任副校长起,她很快转变角色,适应教育环境,协助校长,搞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抓好党建、德育、安全、文艺体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加快学校发展的工作事业中去。创新党建 “1234”工作模式,将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建与队建融合,2021年被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党工委确定为“基层优秀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逐步摸索出“突出一条主线--构建两支队伍--整合三方力量”的德育工作模式,2022年学校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和校委会班子成员反复商讨,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行”文化教育:创新“行文化”德育模式;构建新文化 特色课程;探索“行文化”管理体制;打造“行文化”多彩校园。
她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着上进之情,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怀揣善良、真诚和责任,以情的付出获得了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得了爱的丰收。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执着、勤奋、谦逊、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