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朱越强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聘请导师8人,招收学员27人,网络学员59人。工作室以“立足于一线、实践于一线、服务于一线”为工作理念,针对课堂教学等学校体育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注重成果推广应用,带动区域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文化建设工作室目标: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方案。工作室理念:立足于一线、实践于一线、服务于一线。工作室文化:选择性学习、批判性反思、创新性实践。
工作室任务: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工作室标志: 标志的寓意:外轮廓的“五角星”造型取自广州市花——木棉花,蕴意工作室的成长和发展于广州市这片沃土。“五角星”寓意追求“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五个角相互重叠,代表工作室各成员相互协作支持,围绕工作室的任务团结奋进。中间跑步形象取自草书的 字,寓意朱越强名师工作室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快步向前。
二、工作开展1.名师引领团队发展工作室以集中培训、专题研讨、自主研修、网络互动等方式开展工作,聘请了肖建忠博士、王菁教授、钟卫东教授等8位导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成员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升能力。每学期召开工作部署会、工作总结及培训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工作室重点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形成科学的导向性意见和策略,引领团队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2.科研带动专业成长聚焦工作室成员教学中难点问题,按课题分类组织研讨、专家引领。培养周期内工作室成员共有“小学室内体能健身操设计与应用研究”等11项课题获得区级以上立项,有5项已结题,有6项进入中期检查或开题阶段。教学成果《“学校与社团合作,资源与理念整合”体育特色建设模式实践与应用》入选2021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等。3.创新引领未来课堂运用“互联网+体育、科技+体育”等技术,以跳绳为切入点,开发智能跳绳课堂教学模式和家庭锻炼方案,探索学生校内外锻炼一体化模式。2020年9月,陈启炎老师承担了天河区“跳绳体教融合创新课堂”示范课,展示了运用智能设备训练监测和数据分析等功能辅助教学、趣味比赛、教学考核的学、练、赛实施案例。设计了以智能跳绳为载体的体育家庭作业方案,借助大数据最大限度地探索解决“体育家庭作业难导、难辩、难教、难评、难知、难管”等客观问题,相关探索已立项为2021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三、实践研究1.室内体能课程研究室内体能课程适用于学生无法在室外上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等。课程分为三个水平段共24课时,能够在自然教学班,活动范围受书本、书包、课桌椅等限制下开展。2020年,课程部分内容被广州市和天河区教育局采用指导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系列课程曾在广州电视台官方APP花城+上线,并在天河区进行了2次示范推广应用活动。2021年9月,该课程应用于广东省教育厅世行贷款村小、教学点教师全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2.教育教学模式探索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及《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对体育课堂教学要求设计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架构及学案设计模板,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送教从化区吕田三小、中田小学及广东省教育厅世行贷款村小、教学点教师全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实践运用近10个课例。3.跳绳课程探索与实践 工作室对跳绳课程教材一体化、内容系列化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炼了跳绳文化节、趣味跳绳嘉年华、跳绳主题大课间、线上跳绳挑战赛、绳王争霸赛、跳绳擂台赛、跳绳学期之星等活动方案,开发了小学一至六年级共240课时跳绳教学内容及方案,出版了《团队跳绳组织方法100例》,形成了学生校内外锻炼一体化解决方案,系列方案运用于工作室学校教学、区域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成效显著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员及网络学员承担了省、市、区的示范、研讨、帮扶送教等课堂教学30多节,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工作室成员理论与实践水平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成果的应用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助力,为工作室及学员未来的发展、辐射、惠及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