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清华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启动仪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要求,清华大学经自主申报、专家遴选等层层选拔,入选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基地。清华大学培养基地的工作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具体承担。
2月18日-20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简称“双名计划”)开班系列活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李曼丽教授代表清华大学培养基地具体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及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环节。经过培养基地与名校长学员“双选”后,包含甘肃、陕西、安徽、江西等13个省市的15位中小学校长成为清华大学培养基地的学员。2月19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基地的负责人石中英教授和执行负责人李曼丽教授与基地学员亲切会面并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学员们的需求并进行“做新时代的大先生”的主题研讨。
2月20日上午,双名计划举行开班活动。此次活动是新周期双名计划三年培养工作的开端。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出席并讲话,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主持开班式,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做主题报告。开班活动对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提出要求,强调要充分认识名师名校长培养对实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名师名校长的培养标准,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创新教育理念、扎根教育实践、勇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家型教师校长。
2月20日下午,双名计划清华大学名校长培养基地举办了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入选名校长参加了启动仪式。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党委书记刘惠琴、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理论导师代表教育研究院教授李曼丽、实践导师代表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等出席启动仪式,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琳主持。
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在讲话中提出“做什么样的校长,怎样做校长和为谁做校长”的问题,指出“做什么样的校长”涉及到校长专业成长的目标;“怎样做校长”涉及到校长专业实践的理念、原则、路径与方法;“为谁做校长”则涉及到校长工作的价值立场、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他向基地的名校长们提出五点希望,一是认真学习政策,努力把握教育政策的背景、意图、理念和主要政策要求,把握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方向;二是努力学习理论,要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提高驾驭经验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虚心向同行们学习,将15位名校长组成的研修班培育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责任和使命共同体;四是坚持学用结合,建立一个研修和改进的良性循环系统,努力防止和克服研修和学校改进两张皮的问题;五是增强旗帜意识,为学要勤,为事要实,为人要正,以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为榜样,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刘震院长祝贺了名校长们与基地的互选成功,对名校长项目办、教育研究院等表达了感谢。
黄贵珍秘书长深度解读了名校长培养的政策文件,明确了项目的定位、目标、着力点,阐释了名校长培养基地和学员学习的思路及方法,构建协同合作共同体,实施“目标导向、责任分工、功能互动”的合作机制,着重解读了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核心环节,期待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丰硕培养成果。
李曼丽教授代表理论导师发言,对学员们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实践引领,翰墨中飘香思想,努力在实践田野结出理论硕果,形成“头雁引领、众雁追随、群雁起飞”的良好领航局面;二是笃定使命,领出一批“终身学习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王殿军教授代表实践导师发言,期待学员们在培养过程中认真投入,多思考多研究,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争取做到“脚下有一所学校、心中有中国教育、眼中有世界教育”。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代表学员发言,表达了感谢的同时提出了对培养的期待,信念更坚定、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并指出会加强思考与学习、创新与实践、影响与辐射。
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作总结发言,感谢学员们信任并选择清华,并解读了清华大学校训和“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
文章发布排名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1740分4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5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 1668分6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欧阳正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