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新起点、新期望、学习永远在路上

来源:日期:2023/4/8 21:39:26
分享到:

春风拂面,春雨滋润,万物复苏,他们都悄悄地探出小脑袋,感受春天的气息,追寻春天的足迹,感受春之美好,感受春之幸福.......。此时,我带着梦想、带着期望、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热爱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来到重庆市缙云山麓,嘉陵江畔的花园式学校--西南大学,开启为期10天的线下学习之旅,停下匆匆的脚步: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补充能量,聚力再出发,去践行“登斯堂执教方悟学行化,入此门问学而知师道尊”,去体会“想得到的美丽”,去感悟“看得到的风景”,去践行“走得到的景点”......QQ图片20230408213732.jpg

2023年3月3日, 黄教授从一是从基因组学发展历史,基因组学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最终目标,研究分支;二是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背景,简介,研究的惊人发现,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DNA测序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成功案例向老师们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精准医疗(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 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 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 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 与预防的效益。)的愿景目标,将实现对癌症的诊断精准化、预防精确化、治疗最大化和护理周全的全新医学模式,更会惠及对普通民众的健康管理及对疾病 进行精准预防。

通过黄老师对前沿科技的介绍和在疾病方面的应用,让我们对很多疑难疾病的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拓展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了视野,为自身的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再出发聚集力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方法为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是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将自己的团队带好,让每个成员都能出彩,人人出彩,团队才能更加出彩;二是要善于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分享交流中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完善提升。三是要加强同其它学科间老师们的交流,看看别的学科的教学、教研,取其需之融合而发展;四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为自身的工作、学习助力,让自己走得更远。

2023年3月3日下午,刘小强副教授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器具,试剂、详细的实验步骤等方面为老师们作了详细的讲解,指导老师们完成实验操作,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通过学习,我们也可以将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实验引入自己的生物课堂,通过演示实验+显微镜手机支架+希沃白板直播方式呈现给学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显微镜的电子目镜投屏到一体机大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与激情,让他爱上你的学科,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生物学科的学业成绩,并在实验室开放时间或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孩子们去亲自完成实验,他们是很高兴和兴奋的,自身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认同。

 

2023年3月4日上午,谭兴云老师从“时代育人新要求”“大纲到课程标准”“重构课堂教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案例赏析”6个方面给老师们作了剖析,通过学习,对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当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充满了变化性、充满了复杂性时、我们该何去何从?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期在著作《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所写,我们“既要关注已知,也要关注未知,要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孩子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修炼,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反复的研读新课标、像谭老师那样将“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情景问题、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进行对应梳理,让相关内容入心入脑,让自己对新课标有全局的认识,才能用新课标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华丽的蜕变,立于教育教学的潮头。

谭兴云老师的三个案例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可以加入新的元素,将跨学科实践的内容或平时的部分作业设计成像道恩探究地龟的方式、自然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思考、去主动学习、去收集整理、去主动建构相关知识、去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健康,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乐于分享,服务他人,在交流中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

2023年3月4日下午,余亮副教授给我们分享了《新兴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教育部-中移动”科研基金项目为例》的研究项目。一是介绍了新兴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典型应用案例;二是详细介绍了“教育部-中移动”科研基金项目的“项目目标、项目任务、考核指标,实施过程,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打造教研共同体”的过程,为老师们的教育科研之路指引了方向,为老师们如何去做课题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的行动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组建研修共同体或加入别人的研修共同体,寻求高校专家的理论指导,取得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教研员的支持、加入各级名师工作室或学科带头人工作站,在学习中提升素养,在交流分享中收获智慧,在实践研究中练就功底,在实践反思中提升内涵,力争融入原住民部落,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去想他们所想,去体会他们的认知世界,用自身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引导他们学习、生活,成为他们群体中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2023年3月5日,张家辉副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早本植物、木本植物的采集相关要求,草本植物要全株完整,较长的植株可折叠,木本植物要尽可能的采集到繁殖器官,这样更加容易鉴定,果实等要用标本袋专门收集处理后和标本的其它部分一起粘贴在台纸上,一定要认真填写好采集标签和鉴定标签。

吸水纸要和标本夹大小相当,可用毛边纸、旧报纸,最好是吸水性较好的草纸,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包在里面,第二次整形时,要进行修剪整型,要有美感,叶片尽量不重叠,修剪掉的叶片一定要保留叶柄部分,以便鉴定时作为重要参考,在上台纸时要让部分叶片的背面朝上,让标本可看到正反面的叶片形态。

采用快速烘干标本的方法时,要在3-5分标本间加入瓦楞纸,或加入波浪形的铝板,烘干时要约1小时将标本夹收紧一次,避免部分标本失水过多,造成标本叶片的破坏。要将制作好的腊叶放在恒温的环境下进行保存,最好在5-1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长时间的腊叶会变黑,确保温度不超过10摄氏度以最大程度的保存腊叶的形态。

可将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作为课后服务项目开展,在开展时结合人教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相关植物进行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在采集和制作时加深对该物种的认识和理解,制作的标本又可在教学时作为教学材料,够避免部分植物具有区域性、季节性的限制,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整理、鉴别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对生命规律生命现象探索好奇心,去亲自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才、生机与活力,采集并完成一份完整标本时的成功喜悦和腊叶标本本身带给学生的美感。

2023年3月5日,徐耀波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口腔微生物的观察及血球计数板的使用,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可将本实验引入我们的课后服务或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指导学生通过完成本实验去深刻理解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刷牙,但口腔中还是有许多的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让学生真正的去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的球形、杆形、螺旋形的小生物,这样的真实体会比多媒体上的图片的分享效果更好,也更能入心入脑,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不自觉的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023年3月6日,认识了西南大学校园里的很多植物,如西南大学的两株100年树龄的苏铁,通过观察植物标牌,深刻认识到植物挂牌的重要性,通过标牌,让别人很容易的知道该种植物所在的科和属,物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文名称,命名者的名字,还可将植物的介绍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植物标牌中,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读取详细信息,我们可结合初中生物学中的相关内容,指导每一届的学生尝试对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调查、分类,分享与交流,植物标牌的制作并挂牌,让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去认识植物的简单分类及相关的命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023年3月7日,到西南大学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学习,山间大雾弥漫,似雾非雾,似烟进烟,气象万千,孕育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植被类型,森林覆盖率较高,达95%以上,保护区内有大量的常绿阔叶林,竹以毛竹为代表,常见树种有四川大头荣、白毛新木姜子、枫香树、罗浮槭、薄果猴欢喜、雅安琼楠、罗安松、含笑、桂花树等树种为代表,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杉和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1.6亿年前的活化石树水杉。保存了许多较为古老的特殊植物,缙云寺中还有编号为50010990013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和编号为500100990010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无患子各一株,还有多株树龄较大的罗汉松植物。多个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点。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缙云山的植被群落和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植物的鉴定方法、命名方法等有了详细的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3年3月8日上午,在李娟老师的组织下,全体学员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陶行知先生在1928年3月的晓庄师范周年纪念会上说“教学做合一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思想,在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与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30年代初,陶行知先生号召“全国小学生做小先生”以推动普及教育,通过创立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制对大众进行以认识为主的普及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普及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先学后教的理念在课程改革中被多地不断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教师的"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小老师”走上讲台,给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我们今天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宗旨是高度一致和一脉相承的,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3月8日下午,认真听取了西南大学蒋寒书记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内涵意蕰与实践要求,蒋书记一是从立足于教育本真来认识师德师风,二是从立足于新时代理解师德师风内涵意蕰,三是从立足于新征程把握师德师风实践要求三个方面给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默默奉献,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恪守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努力让自己成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老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活动和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成为”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的“四有”“三者”好老师,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师生、家庭。

 

2023年3月9日上午,在李娟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到西南大学附中进行了参观学习,在适合的时候与最美的西南大学附中及西南大学附中的生物老师们相遇在这春光烂漫的时节,收获满满,指引我走进一个全新的视角,指引我的工作与生活,在参观学校的“帮助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学生生涯发展中心时,墙上学生的留言设计深深吸引了我,让学生在参加活动后写下自己的“遗憾、期待、收获、改变”的真情实感的方式,可引入自己的课堂,在一定时间让学生作一下思考,梳理自己的成功与得失,能激励孩子们不断的反思自己,参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陶老师的《时间的秘密-惊蛰》课例分享中,感慨于陶老师的精巧设计,导入的精妙,惊蛰与春雷发生时间的数据收集,节气自然笔记及作品的分享,综合实践任务的发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思,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生物钟的知识层层引入,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正向激励教育,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学习和生活,更加阳光、健康、快乐。

林艳华老师和罗健老师的分享,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不光要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尝试发表在期刊上,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特别是他们的自然笔记活动和相关的社团活动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2023年3月9日下午,重庆市南渝中学的周渝老师给我们作了《“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的教学和作业设计》,周老师从“生物学科课程建设、”双减“带给我们的新挑战、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四个方面以真实的案例进行了剖析。首先分享了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即强调育人功能,注重各学段的衔接,注重学科素养,重视评价、实现教沉评一体化,以学习任务群为实施手段、提倡开展跨学科学习“;二是从他们区的“学本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案例给我们作了分享:教学目标5分,教学活动65分,教学效果30分,教学特色10分,教学活动环节要有学生的自学、互助、展评三个环节的考核,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表现共100分,教学特色另占10分。周老师结合七年级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和八年级第一章植物的生殖课例给大家展示了设计及设计理念,通过周老师的分享启示我们,一是要广泛的阅读相关的书籍、公众号文章、相关的文献,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知识底蕴,为自己的课程设计寻找闪光点;二是要研读课标和教材、研究并研判学情,为自己的课程设计提升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三是要预做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准备相关的实验素材,为教学做准备;四是要做好相关的取舍,重难点突出并突破,简略的地方更要做好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五是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思,要有学生的小组合作和交流展示;六是实践类的作业在开学初就要做好规划,认真指导学生并开展,让学生爱上生物学科,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2023年3月9日晚上,西南大学的刘锦春教授为我们做了《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专题讲座,刘老师一是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生态安全类别,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二是从“生物入侵的概述,生物入侵路径,生物入侵机制,生物入侵防治,西南石漠化的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刘老师的分析,让我们对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光关系到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刘老师提供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身边的许多生物皆是生物入侵的生物,不是本地特种,已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时刻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和学生,并通过学生带给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我们不得随意的放养生物到我们的生态系统中,这一小小的善举可能给我们的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生物种类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要人人行动起来,做环境保护的小使者,参与到保护母亲家园的行动中来,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

 

2023年3月10日上午,张小萍副教授给我们带来了《Welcome to Cell Biology(Spring term 2023)》,张老师从“细胞形态的观察方法,细胞及其组分的分析方法,细胞分裂”三个方面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还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各种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拓展了大家过去对显微镜的粗浅认识,指引大家对前沿科技的关注,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的教学活了起来,让我们的学生活起来,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2023年3月10日中午,参观了重庆自然博物馆,对重庆市丰富的物种资源、恐龙的发现历程、各种恐龙的化石,鸟类的起源及鸟类的飞行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各类型生物的进化(演化)历程、同源器官的演化,人类从何而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丰富了自己过去对相关部分的粗浅认识,为自己今后更好的教学初中生物学这门课程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参加的时间有限,拍下的大量照片还需培训回去后逐步消化吸收,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融合与提升。

 2023年3月10日晚上,认真听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左有霞老师关于《初中学生心理成长与关怀》的专题讲座,通过左老师提供的数据,我国2021年6-16岁学生中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学生达17.5%,疫情期间,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发生率更是达24.9%;失眠达23.2%。对某大学某学院2020年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测数据中发现,无心理问题的占60.68%,一级心理问题达8.25%,二级心理问题达12.62%,三级心理问题达18.45%,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时就已产生了心理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不容忽视。左老师从“初中生心理特性,常见心理困扰与识别,初中生心理关怀”三个方面为老师们作了交流,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如何与这群青春期的孩子们相处,我们接纳每个孩子的优点与不足,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共情,并适度分享自己儿时的一些记忆,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与心理,为自己赋能!并在自己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相关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参加学科或跨学科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学会理解、包容、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健康的生活,健康地成长,为孩子们的幸福一生做好引路人的工作,为思政一体化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学科智慧和力量。

 

2023年3月11日上午,重庆一中寄宿学校的王伟民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给我们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如何朝“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去努力,一个个真实的事例给了我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与大家共情,王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放弃每一个不一样的孩子,特别是对困难学生的关心、呵护、帮助,让他们在无私的爱的教育中不断被感化和成长;二是要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事,讲好爱的教育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爱的无声润育中成长;三是要做好陪伴,让孩子们时刻感知到你对他们的关注与重视,那怕是无声的静静的陪伴与坚守;四是生活要有仪式感,教育更要有仪式感,就像2022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那样,要将学习置于真实的情景中,让孩子们在情景中感知真理,感知爱的教育,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在这样的情景中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五是要做好宣传的影响,将开展的活动以美篇或公众号文章的形式向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宣传,让各界关注你的班级,你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你教育的一言一行,学生也将会关注你,喜欢你的一言一行,并模仿之,你的优秀的品格和人格魅力也终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甚至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六是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的发展,融入系列的有学生参与与实践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有仪式感的活动中受到团队的感染、熏陶与自育;七是让家长、家庭、社会成为教育的大后方,为你的教育助力,帮助孩子们成长;八是要学会学习和积淀,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蕰,将自己教育中的爱的教育故事或自己的研究进行提炼,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信优秀的摆渡人。

 

2023年3月11日下午,张志升老师以蜘蛛为例给大家剖析了《生物多样性及生物进化研究进展》,张老师首先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从蜘蛛的纺丝行为,捕食行为,栖息地选择,生殖行为,飞航,集群、拟态、保护色等行为方式向大家进行了交流,同时也穿插了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填补了老师们知识的缺憾,深受老师的喜爱,通过张老师对蜘蛛孤雌生殖的介绍,告诉我们:对相关文献要认真研读,辩证对待,更要大量查阅文献互证,亲自实验验证相关成果或文献结论,严谨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

 QQ图片20230408213738.jpg

开阳县第五中学  蒲毅

2023年3月11日于西南大学北碚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