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学生在做解决问题这一类题目时,算式列对了,但计算结果错了,可能就丢掉了一半分。所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课标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 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课标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否则到高年级是寸步难行。
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来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就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这一算法明明是不达不到要求,有的老师视而不见,认为只要他能算出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哪知到了三四年级做加减法,还是用掰手指、逐一数数方法来计算。分析其原因是老师对课标不熟悉,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熟练的程度没有严格教学要求,对加法表的作用和乘法表作用没有同等对待,还有对“凑十法”的教学不到位。学生脑子里只装了乘法口诀,看见两个数相加手指就伸出来了,长期这样就养成习惯。我是这样要求的,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不伸手指,不能悄悄的数数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对加减法口诀非常熟悉,对“凑十法”非常熟练的掌握。这确实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是值得的,学生计算的又对又快。比如:在前年(五年级)我校开展的5分钟100道口算比赛中我班学生荣获 一、二、三、等奖,成绩分别是99分、97分、92分;在去年(六年级)开展的10分钟24点算法比赛中我班学生荣获一、二等奖,成绩超出所有数学老师的想象。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主要是笔算多位数的计算)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5×17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7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7盒的支数是多少即7个25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5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或者可以看成是20个25是多少,这样多算了3个25,那么把20个25的积减去3个25的积,这样做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7个25得175,所以又要和乘数7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5个得250,(也可看成25个10)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四则混合运算、估算、简便方法的计算)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就用 “说”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2.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 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四、加强训练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也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必须严格要求。口述
要达到我要求那么就必须养成以下好习惯: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
(1)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
(2)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 ,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 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 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学生容易错多练习,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课标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的一些数学比赛,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都非常喜欢计算题。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 ,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
文章发布排名
- 53篇1辜晴名师工作室
- 48篇2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36篇3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34篇4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33篇5幸福职教工作坊
- 33篇6李敏名师工作室
- 28篇7兵团第二届初中英语贲伟玲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