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激趣诱思 让数学回归生本

来源:日期:2024/1/9 16:51:40
分享到:

激趣诱思 让数学回归生本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鄂州市南塔小学

邮政编码:4360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要用科学的教学观来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切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迅速进入思维发展最佳状态,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数学。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

关键词:观摩 生活 尊重 尝试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而作为课堂教学,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对数学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派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同样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产物。

通常我们会听到这些言论:1、课堂就是教师给学生传输知识的地方;2、我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模式;3、新课堂上吵闹闹的,还是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好;4、我们用的是老教材,课改还没到我们呢?…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做法:1、一边努力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教学,一边使劲地给学生书包里装上各种课辅资料;2、机械地理解有关课改的理论知识,以为让学生围成一团谈论问题便是合作学习的定义,找些实物让学生摸摸便是体现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句老话说“观念一变,一切都会变!”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深化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我们这些战斗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手中,而阻碍其前进的根本原因也正是积淀在我们心底的“利己的、保守的陈旧观念”。

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去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如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学生信度不够,讲得多,一问一答式,根本就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的思维总是跟着老师转。从表面上来整个课堂教学还不错,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转变观念。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阵地。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课堂教学更活跃、更智慧、更有生命力,但往往现实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比较沉闷。学生精神不振时,我们希望他们动起来;但学生过度兴奋时,又想让他们归于平静。教师需要把握这个度,需要激活课堂,这就需要我们要用科学的教学观来指导教学实践。课堂的“活水之源”,在于教师。激活课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主题内容,通过启发点拨,诱发惊异、引起困惑、唤起向往。所以说,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否转变是关键。

新课堂提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应该是探究、合作学习或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前提。主动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便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因为首先要对学习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所以,我们在新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那种被动的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实践当中。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不仅要求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从中去学习知识,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师在教学中切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迅速进入思维发展最佳状态,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数学。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将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同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像比一比、分一分、分与合、统计等都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了“认识米和用米量”后,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实践作业:小组合作测量校园内的花坛的长与宽,你认为校园内还有那些地方需要绿化?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新教材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提供了依据,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首先要让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在无意中形成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有这样一节课,教师在教学《统计》这一知识时,选出的主题图是学生喜欢吃的水果,让每个学生选出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活动完毕,马上提出问题:“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教室里开始各抒已见,接着教师又问:“谁能向教师这样提出问题?”此时,学生的注意力由说转移到思考问题上,这个时候教师就问:“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看就知道结果?”这时候教师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统计,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位置》这节课时,由于这节课也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找座位,给每个学生发票按号就坐,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排,坐好位置后会很好奇地观察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节课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三、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气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真正乐意的生活。在现实中特别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只要不是按老师设计的的“标准”来回答,学生一开口,就被教师命令坐下,另外叫人回答,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取于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说出来,哪怕错了,只要有一点闪光点,都要抓住并给予鼓励。

尊重学生,最大的表现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有一次,我家隔壁的一个孩子跑来对我说:我现在开始讨厌数学了,因为妈妈天天叫我练口算,我已经很快了,还想要我多快啊?……究其原因,学生缺乏的是一种兴趣,一种情感的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三个维度”中“情感维度”的建构。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教材设计了“美丽的校园”情景,给初入学的学生初步展示了校园生活,进行了很好的思品教育。在实际操作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了“找找我们校园里的数”这一环节。“美丽的故乡,美丽的学校”,学生都睁着渴求的眼睛,开始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新学校。又如在让学生探究《比高矮》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说说班里个子最高的(学生汇报出来的结果有好几个),说说班里个子最矮的(学生汇报出来的结果也有好几个),到底谁最高、最矮呢?教师让这些同学上来比比,由于学生掌握了比的方法(前面已探究过),一眼或是通过比较马上就可以分辨出来,同时教师又渗透了思品教育:让个子最高的说说他的经验,让大家给个子最矮的提提建议。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很贴切,学习起来也就投入多了。

四、尽量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去看、想、说,并积极动手去做。如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让学生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从中体会并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能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可以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的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活动中让学生观察、感知,感受学习的自主性,这样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们教师所要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任勇、《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