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扎染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日期:2024/4/7 19:30:09
分享到:



一、.扎染的历史

扎染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术。白族扎染文化源远流长,在大理,人们称之为疙瘩花布或者疙瘩花。时至今日,周城村村镇街道到处挂着扎染成品,村口的早上市集,常常聚集着许多穿着白族服饰的阿姨们。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亚麻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源于生长在苍山的天然植物靛蓝。古时没有化学染色,人们就用身边的植物、矿物或昆虫来染色。扎染用的是经提炼的植物染料,相较于化学染料更为健康。可将花果的根、茎、叶、皮浸在温水中提取染料溶液。最常见的是靛蓝,这是种耐用的有色物质,不褪色。这种提炼方式的染色被称为“植物染色”扎染用的织物大都是棉白布,用来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和服装,其主要的染料是板蓝根。每年板蓝根成熟后,人们会从地里把板蓝根收割下来,把它泡出水后注入染缸,再掺一些石灰,就可以用来染布了。在染布时,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上打绞成结,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虽然用的是普通的针线布,但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因此这种独特的艺术制品,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水准,靠的是手工匠人们经年累月积累出来的手感。

二、扎染的制作工艺

扎染工艺分为扎和染两部分。使用纱线、线、绳子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捆、夹等操作,目的是防止织物的打结部分染色,使打结部分保持原色,染色均匀。染好后的效果是织物捆扎时的程度决定的,扎的越紧越容易出现颜色分明的效果,最后的成品因此可以产生变化各异的色彩。

在浸染上色的过程中,由于图案的边界会被靛蓝溶液不同程度的渗透,又无法提前控制,会产生非常自然的光晕,如梦似幻,若隐若现,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扎染既可以染色成普通的织物,也可以染色成复杂的图案和精致的工艺品,有各种颜色,朴素简单,新颖独特。用扎染的布制作抱枕、包、围巾等,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展示手工制作的独特美丽,似乎每一件在讲一个具有深意的故事。扎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虽然很繁复但人们日常在家也可尝试制作简单的扎染作品。最心动的环节还是自由发挥之后期待成品的时段,设计等待下过程是既期待又紧张的。扎染将艺术家的巧思融入制作过程,因此,一个好的扎染产品也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三、扎染的审美价值

扎染和蜡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学,以及民族文化的情感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现代,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可选择的经常使用着批量和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产品,这些粘贴复制的产品在规格、形式和外观上非常相似。因此,具有浓厚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开始被人们所青睐。

扎染取色于纯天然的草木本身,每一件扎染作品都可以从它本身闻到草木自身的味道,它可能不香,但绝对自然如今,有许多现代的扎染手工艺人沉迷于植物染色带来的自然与舒适感。没有化学原料的参与,植物染色的颜色虽然没有那么鲜艳,但却有着更优雅和独特的纹理

过去,人们用植物染色,自然是希望固色度越高越好,自然中的不可抗性导致了植物染色织物的不确定性。这些颜色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每一刻都不一样它似乎在成长。一件好的作品可能需要几十遍的染色经验,看似简单的可能恰恰是最难的过程,需要一辈子去学习。在不断染布的过程中慢慢才明白,世间万物的灵和美也许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摆放的一块布,随意扎染的-个造型,就好像是乐章,在每个人手里变化出不同的模样,那些细小的纹理时常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事实上,扎染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件非常“随意”的艺术品。由于织物系得很紧,染料无法穿透,在拆线后会形成各种图案,导致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扎染工艺品,也许这才是扎染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四、扎染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就是指文化创意产品。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创造和升级稀有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文化产品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创意设计作为一种容易被公众接受的新兴产业,可以极大地帮助文化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积极学习、研究和采纳艺术的精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可以更生动地向公众展示,促进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个好的扎染产品也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一个好的文创产品需要兼具美学价值和实用性,也需要展示文化内涵,因此做出一个成功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很难的,迎合消费绝对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它需要得到文化遗产的支撑。最重要的是,文化和创意产品需要真正融入人民的生活,成为服务于生活的实用产品。

扎染艺术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遗产底蕴的传统手工艺扎染和蜡染技术可以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实现扎染和蜡染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在我国历史的长期演变和发展中,扎染艺术的工艺和审美特点为现代服装设计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美。

服装面料是扎染和蜡染技术应用和艺术设计的重要载体。设计师通过将织物染成形式美感各异的作品,设计时加以运用,变成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高的服装和文创产品,以实现现代社会扎染和蜡染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面料重构需要艺术设计的背景作为支撑,需要基于设计师的长期积累和信息整合。设计师观察生活和工作中的事物,发现其中独特的美,产生艺术联想,运用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解、变形和重组灵感来源,以抽象或具体的形式再造织。

伴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服装表演技巧已经无法适应逐渐发展的表现效果与审美需求。服装表演的传统形式被赋予全新的服装感染力,增加了全新的技术语言要求,展现出形式美法则基础上的创新审美效果。在实际服装表演中,从业者应当具有全新的实验主义精神,将创造的奇妙空间感与舞台编排感、虚拟配合感相互结合,建立概念化的虚拟展示内容,提升服装表演的科技型与文化性、艺术性的结合力度,丰富传统的服装表演形式。

艺术源于生活,民族艺术蕴含着劳动人民长期的生存智慧,但它是支离破碎和不系统的,信息资源封闭,区域发展滞后,使产品无法扩展和改进。要想更好地传承民族艺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相关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意产品的结合,可以从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入手,向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输入民族艺术知识,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立足民族特色,开展文化创新产品研发。人民教师调查研究民间艺术,找出与非物质遗产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相适应的项目,使产品既有形式又有功能美。地方文化符号的转化与整合不是单一的举措,而是对相互交融的各种文化资源的总结,提取可用的文化符号,整合传统工艺,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应用形式,使产品更多地为文化服务。有的行业性需求,将服装表演实践中的创作手法与技术手段结合,丰富服装设计的表演内涵,强化观众审美与创新应用的虚拟互动,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艺术互动与审美过程,满足基本的行业表演需求。在专业建设中,应当辅助增加适应服装表演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持手段学习平台和历练机会,将虚拟服装表演引入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参与虚拟服装表演的应用型过程,在课程互动与实践的把握下建立虚拟现实与服装表演专业的结合平台,带动服装表演行业的表演形式创新。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