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政策

张正茂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来源:日期:2021/5/13 14:26:59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合肥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合发〔2017〕17号)精神,加快推进名师队伍培训培养工作,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合教〔2018〕212号)等文件,合肥(教育)张正茂名师工作室特制订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本工作室认真履行市名师工作室职责,通过“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立足课堂——研究课题——探讨交流——提炼成果——展示推广——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以“探索单元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打造特色优质课堂”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充分利用名师优质资源,通过课题研究及开展各类培训和教学教研活动,真正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教学教育良方的生产地、教学经验成果的共创共享地、师德正气的激发地,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名师。

二、工作主要内容

 1.构建多元教学模式,推动数学学科教学发展

本工作室领衔人1人、成员11人,来自瑶海区、新站区和肥东县7所初中学校。在未来三年,我们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构学生、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并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基点,从学生的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互动、检查反馈等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通过不断实践,自我反思,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敢于试验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采取多元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将以工作室为平台,主动承担各级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汇报课等公开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实践更多课型、吸纳更多有效方式、提炼更多课例,让其他数学教师借鉴和运用。在研究团队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团队的课例及研讨实录。名教师、骨干教师要当好学科发展的带头人,组织开展学科内听课、评课和教科研交流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带动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 完成课题研究,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

完成一项课题研究是对名师工作室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本工作室成员所主持的是一个市级课题《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进入初期研究阶段。工作室将以这个课题为重点,坚持课题引领、研究推动,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初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同时主动承担教育改革攻坚任务,积极指导工作室成员申报新课题,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抓手”的研究格局。力争形成一批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引领作用、产生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3.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一批学科资源

工作室将积极参与建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并根据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一批学科资源。工作室将支持指导工作室成员(包括学员)在所在学校,构建专题(主题)学习模式, 组织开发系列课前导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视频、创新作业和经典试题等学科资源。工作室将对所开发的学科资源及时宣传、推广与应用。

4.开展培训活动,带出一批骨干教师

根据市教育局提出“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合肥教育品牌”的要求,本工作室将至少开发1门教师继续教育主讲课程。将利用已有的影响,充分带动工作室师资团队,积极参与全市开展的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名师送培到县区、到校活动,对薄弱区域、学校教师集中开展订单式送培上门。同时与卫德彬等其他名师工作室和相关学校举行联动教研活动,通过做课评课、学术沙龙、报告讲座等,丰富工作室培训形式和内容。

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团队行动,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引领成员、学员加强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学习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创新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后备力量,促进青年教师岗位成才。

三、工作计划与安排

时间   工作目标   主要措施   阶段成果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8.10---2018.11

1.组建工作室:工作室固定活动场所选址、装饰,制度上墙;遴选、确定工作室成员;

2.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3.明确工作室及成员职责;

4.明确现有研究课题,确立子课题;

5.确定工作内容和形式 :

(1)工作室成员、学员第一次研讨会;

(2)成员、学员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3)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

6.建立工作室博客(网易博客)

(二)工作室正式启动:2018.12

1.成员、学员完成自我发展规划;

2.课题研究推进;

3.制定学期或学年工作室活动计划。

(三)实施、改进阶段  2019.元—2020.8

1.探究、尝试、展示多元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实施,中期验收;

3.开展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

4.工作室年度工作总结;

5.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指导、推荐成员论文发表、专著出版,

此阶段主要形式:

1.公开课教学展示观摩;

2联动教研活动;

3.报告会、讲座、学术论坛;

4.网上汇报交流;

5.请导师团专家辅导; 

6.外出观摩学习;

7.活动记录及材料归类整理

8.成员活动成果材料整理归档

9.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10.发表研究成果论文

11.争取个人教育专著表

(四)总结评估阶段:2020.9—2020.12

1.结集汇编

2.课题结题

3.成果展示   

(1)公开课教学展示观摩;

(2)组织各成员组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

(3)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进行课题结题验收工作。

呈现形式:

成果汇编

工作室网站:http://zhangzhengmao.2008.blog.163.com(张正茂名师工作室博客)

汇报公开课

评选和推介优秀学员

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出版论著

推广成果

四、工作机制与策略

(一)研修机制与策略

1. 以专业为引领

本工作室将聘请并接受安徽省教科院胡涛老师、李院德老师,合肥市教科院许晓天老师、张永超老师,中学数学教学主编、合肥师范学院数学系张新全教授和区兼职教研员周向荣老师等专家导师团队指导,针对每个成员的特长,对成员实施现场指导、专题指导和远程指导。定期有计划地请导师前来做课、开设讲座。成员通过聆听思考、交流心得、撰写文章(教学论案例评析、教学叙事、教育反思等学术文章)逐步提高自身理联系实际水平,促进每个成员的提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优先选送成员(学员)参加各级别的学术讲座、研修班以及外地参观考察等活动。

2. 以研修促提升

工作室将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认真制定并落实研修制度,努力提高团队成员专业素养。

(1)个人研修

开展高端阅读,每学年认真研读3-5本数学教学、哲学、文化、历史及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每学期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一次公开课教学,并形成书面教案及课后反思(课例)

工作室成员至少承担一项区级以上与工作室研修主题相关,并有成效的教育科研课题,在周期内有阶段性或终结性成果。

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任务,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

创建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开展学科互动交流。

(2)团队研修

落实团队研修“周会月聚”工作设想。通过“周会月聚”的有效互动,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提升。(“周会”指每两周一次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通过QQ群进行研讨交流;“月聚”指每月召开一次聚会,通过“沙龙式”研讨,让全体成员在交流中研讨,在研讨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与提升。)

工作室加强与市、区教学、科研、培训部门沟通,工作室研修计划与合肥市和瑶海区学科教师培训计划相结合。

3. 以活动促成长

本工作室研究成员(学员)将积极参加市、区主管部门学术团体组织开展的名师工作室各项研修、观摩活动,并与卫德彬等数学名师工作室交流互动,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论坛、沙龙、讲座、报告会、观摩课等形式,开展系列数学教学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管理机制与策略

1.以建设促发展

(1)团队建设

主持人有献身教育的热情,能够指导和引导工作室研究人员制定共同目标,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

工作室研究人员有强烈的进取心,积极参与工作室各项研修活动。

(2)常规建设

制定工作室规章制度,明确工作室研究人员工作职责、义务和权利。制订考评与奖励制度,加强管理和考核。

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工作室研究成员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且目标明确,内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建立工作室研究成员个人成长档案,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的教案、设计的预习案、讲座、发表的论文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工作室每次研修活动都要有详细及时记载,相关档案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3)网络建设

建立工作室博客,开辟相关专栏,内容丰富,不断宣传工作室成员的工作成果和国内外最新的教改成果,做到专人管理,每个月有更新,能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经验,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

2.以示范促辐射

(1)个人区域带动

通过团队协作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带动成员所在学校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团队示范辐射

以工作室博客为研究、交流平台,与兄弟工作室和广大师生、家长、学生展开学科交流和咨询

本工作室团队每学期举行一次区级以上研修成果展示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讲坛等形式示范、辐射,推动区域的数学教学改革。

3. 以资金为保障

市财政在工作室周期内划拨20万经费,争取瑶海区区教体育局有配套活动经费。工作室将按照上级要求,专款专用,并且用到实处。

五、工作室预期成果

1.探索多元高效的教学模式,打磨并推出若干节特色优质公开课展示交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的示范辐射效应。

2.开发建设一批包括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创新作业和经典试题等学科资源。

3. 完成主持的各项课题研究,凝炼一批研究成果(实验报告、论文、课例等),发表成果论文不少于9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4.推介指导工作室成员个人教育专著1部正式出版。

5.培养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省、市级优质课和各种教学业务竞赛一二等奖若干名。

            合肥市(教育)张正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