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决定实施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简称“双名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利用国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示范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含幼儿园园长),培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新时代“大先生”。健全省、市、县、校分级培养、协同推进的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生态环境,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
2023年-2025年,依托省内外高水平的培养基地,按照“价值引领、成果导向、培用结合”的原则,统筹国家与我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分学段分学科(领域)对100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和1000名省级卓越教师和校长进行为期3年的集中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军人才队伍。发挥国家级、省级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滚动培训1万名以上市县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三、培养对象
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校园长,以及教师发展机构、教研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一线实践的教研员。
1.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教育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学或办学业绩突出,育人成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具有较强的业务素养。为本地公认的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校长)等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长期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和学校管理工作,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的理念和风格,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开展课题研究、编著专著或主编教材等并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大局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能够带领团队在培养周期内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定向研究任务和产出相关成果。已担任过省级领航工作坊坊主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4.具备一定资格条件。拥有正高级教师职称、或副高教师职称且同时具有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或副高教师职称且同时拥有博士学历,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的校长和教师,其中校长须为正职,原则上任职满3年以上。幼儿园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及短缺薄弱学科教师,可放宽至副高教师职称。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或政府奖励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四、培养模式
应用“育己+育人”的“双育”培养模式,采取“1+10+40”融合培养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将成果导向、任务驱动、行动学习、导师指导贯穿培养始终,通过五大板块的培养和任务推动对象“育己立人、达人成己”。
1.基地培育。以高水平大学作为培养基地,为每位培养对象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三年培养方案,配备理论和实践双导师,搭建深度研修、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平台。通过组织专题研讨、跨区域研修、名校跟岗实践等方式为培养对象搭建平台,凝练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培养对象每年开展累计不少于30天的集中深度研修,卓越教师校长培养对象每年开展累计不少于10天的线下集中研修。
2.工作室建设。工作室是实践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培养对象与区域内骨干教师校长团队合作、共同发展的载体。全省组建100个工作室,由培养对象担任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带领1000名有发展潜力、45岁以下的卓越教师校长培养对象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改革、校本研修、资源研发、教研活动等,促进教师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室设在培养对象所在学校。
3.课题研究。培养对象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教书育人的重点难点问题,凝练攻关方向,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省教育厅设置100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任务,由培养对象主持,以工作室成员为基本力量,带领团队研究并产出成果和资源。
4.工作坊研修。承担培训任务是培养对象应用研究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国培、省培计划中设置市县青年骨干教师校长研修工作坊,由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担任坊主、工作室成员担任辅导教师,将其产出的成果应用于市县青年骨干教师校长培训。每个工作坊每年培训40名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3年共培训120名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5.教育帮扶。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在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点),支持培养对象开展教育帮扶式的行动学习,吸纳当地教师校长参加工作室(坊)研修,助力培养对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情、省情和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厚植教育情怀,坚定从教初心。
五、培养基地
遴选省内外高水平大学、教科研机构承担省级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任务。
(一)基地条件
1.承担过中小学教师校长国家级培训项目或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项目3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师校长培训经验。
2.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高水平的专兼结合专家团队,具有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的能力,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养培训领域有较高知名度。
3.具有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协同实施高端研修项目。
(二)对象安排
每个基地承担10名左右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及100名左右对应学科(领域)卓越教师校长培养对象的3年周期培养任务。
六、考核评价
(一)年度考核。制定《培育对象考核方案》《工作室考核方案》和《培养基地考核方案》,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评价考核。考核分年度进行。培养对象考核由培养基地和省教育厅负责,卓越教师校长培养对象由培养基地和市州教育(体)局考核;工作室、培养基地考核由省教育厅负责。
(二)综合评价。培养周期结束后,省教育厅依据年度考核情况,对培养对象的个人专业发展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见附件),对培养基地和工作室开展绩效评估。市州教育(体)局负责对卓越教师校长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培养对象,在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评审中予以倾斜支持,培养对象主持的工作室授予湖南省“名师工作室”,所在学校授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优先支持学校承担国家和省级教师教育培训项目。综合评价“优秀”等次的培养对象,可直接申报省级教育人才支持计划;在破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关键问题上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可直接申报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并予以优先推荐。
七、管理服务
1.培养对象管理。培养基地要及时将培养方案发至培养对象及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明确任务分工,实现培育基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机制。对培养对象要实施动态管理,督促培养对象按时参加培养活动,对培育过程中未按要求完成培育任务、未按规定履行义务、培养期间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跨省调动、离开教学岗位、调离教育系统、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立即终止培养,退出“双名计划”,不予结业、不计学时(学分)。
2.基地管理。省教育厅制定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指南,指导培养基地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创新培养方式,积极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下混合研修方式,强化教育实践,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机制,保证“双名计划”培养质量。对培养对象满意度不高、培训绩效评价较低的培育基地督促整改。
3.工作室管理。工作室日常管理由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其履行工作职责,规范经费使用。工作室成员由省教育厅通过遴选产生,充分考虑市州和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年龄层次等因素。各地要发挥工作室在本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工作室研究成果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优先安排工作室成员担任本地工作室主持人或工作坊坊主。
4.支持服务。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要做好培养支持服务工作,在兼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适当减轻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的工作量,并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按规定为培养对象报销往返交通费等费用。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省教育厅负责统筹管理和监督,制定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委托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基础性、日常性服务工作,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指南、指导实施过程、组织考核评价、凝练并推广成果等业务工作。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做好本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与国家、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的衔接,在设计“国培计划”立项项目时优先安排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研修项目。
2.经费保障。“双名计划”作为全省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统筹“国培”和“省培”资金给予支持和保障。设立培养基地专项经费,支持培养基地开展为期3年的培养任务。设立“双名工作室”专项经费,经费拨付到工作室所在学校,用于导师指导、课题研究、教研教改、成果凝练与推广、驻点实践、送培送教等。按照培养任务和培养对象在“国培”和“省培”中设立青年骨干教师校长工作坊研修项目和卓越校长教师高端研修,支持名师名校长开展培训工作。
3.平台保障。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为培养对象建立线上工作室,吸纳全省教师参加,开展远程备课、线上教研,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附件
培养对象结业考核任务清单及要求
培养对象在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取得岗位绩效优秀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结业考核任务:
一、专业发展任务考核
1.一本个人专著。公开出版凸显教育专长和风格的专著或形成成熟的书稿。
2.一项课题研究。完成一项定向课题研究任务,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
3.一篇期刊论文。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实际,撰写至少1篇与定向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发表。
4.一场学术报告。在市州级以上高水平学术会议或论坛至少做一场学术报告。
5.一份专业发展报告。培养周期届满时,形成总结性的专业发展报告。
以上5项任务中,至少完成3项。
二、作用发挥考核
1.一项教育帮扶。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点),开展对口支援、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等帮扶活动,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一批数字资源。工作室生成一批与课题研究相关或涵盖本学科教学主要内容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优质课例不少于30课时、培训课程不少于30学时和提炼1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研发10个以上学科教研训的工具等。
文章发布排名
- 33篇1李敏名师工作室
- 32篇2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28篇3兵团第二届初中英语贲伟玲名师工作室
- 25篇4幸福职教工作坊
- 25篇5六安市张立新名师工作室
- 24篇6重庆市初中政治袁小梅名师工作室
- 24篇7辜晴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1740分4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5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 1668分6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欧阳正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