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认证
地区广东省
学科数学
学段小学教育
测评得分:暂无
(最新评测时间:暂无)
联系方式
网址:http://www.msgzsw.com
固话:010-56199959
邮箱:pressc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35号
  • 工作室简介

    深圳市康黎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于2022年4月2日正式成立。其22名工作室成员遍及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龙华区、龙岗区、宝安区、盐田区、光明区等8个区。工作室旨在建设一个有成长欲望、研究能力、教育情怀的小学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工作室以“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小学数学与建筑融合项目实践研究”为抓手,提升团队成员对项目式学习方式、融合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借助该研究平台放大团队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有自我发展需求的教师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有效的帮助,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快速发展。

    一、工作室大胆探索,线上线下活动成果颇丰

    工作室研究课题的确定源于团队前三年对于相关内容的研究基础。过去的三年,在数学与建筑融合文献论文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工作室的成员们大胆探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教育理论学习探讨、教材重难点分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推广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工作室研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创造力等高阶能力均产生了重要意义。对深化课程改革、深化实施学习“减负”工作、点亮多彩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情升华等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主持人康黎所撰写的文章《“6311”数据分析应用模式的探索一小学数学与建筑融合教学实践为例》在第六届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征文评选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其本人也获邀在全国教博会上进行主题发言。工作室开发课例近80节,对学科融合理念下的国家教材的校本化实施做出了重要探索。其中,康黎老师录制的课例《建筑中的图形》《故宫之窗》《巴特农神庙复原记》入选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的定向征集高清优质课例。课题组着力于开发与“数学与建筑融合”实践相配套的学具,其中3个原创学具设计已获得国家专利。成员论文、课例参赛获得19项荣誉。总结前三年的研究成果,工作室形成了近三万字的研究报告,成员共计发表课例论文10余篇。工作室在“小学数学与建筑融合”项目式学习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发了以世界著名建筑“帕特农神庙”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读本,内含11个主题项目、22个课时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康黎、周磊代表工作室参加的广东省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案例的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二、工作室广做公益,实践研究课题辐射面广

    课题组的实践研究对内部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还更多地辐射到了社会层面。在课题组研究过程中,除兄弟姊妹的校间交流学习以外,还组织了多场社会公益主题活动:在2019 深圳市创客节上,工作室成员们对课题成果进行了推广,产生了极好的影响;课题成果在全国教博会上进行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两节精品课例被选中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推广。主持人和成员通过多次开展讲座让更多师生受益。工作室未来打算尝试在更多的平台上与跨行业的教育爱好者进行分享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数学与建筑融合的魅力,感受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三、工作室致力未来教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未来三年,工作室将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规范的研究态度,用实力打造一支有研究氛围、辐射能力、教育情怀、互助情谊的工作室团队,为深圳市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课题研究与相互学习交流,帮助工作室研究人员快速地成长为深圳市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和一流课堂教学水平的名师;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研究、数据监测以及科学分析,探索融合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应用,提升教育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策略;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课改传导和辐射作用;工作室将带动更多的实验学校老师积极参与融合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帮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过程中,体会学科融合的策略与方式,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对教育的认知。

关于我们 订阅办法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