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包河区梅明松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
4月16日下午是包河区梅明松语文名师工作室间周一次的集中活动时间。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观看《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三轮教学;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具体研磨教学情况;微讲座《微课不“微”——微课的制作和基础运用》。活动由梅明松老师主持。
下午,预备铃刚打响,工作室成员十数人已齐聚屯小滨湖三(7)班教室,准备听取由向晓曼老师执教的《在牛肚子里旅行》。这是工作室开展的系列活动——《在牛肚子里旅行》研讨课的第三轮磨课,前两轮分别由彭静老师和孙士梅老师执教。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向老师首先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旅行”,由学生以“去过哪里旅行,感受如何”为话题练说导入,开课简洁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接着向老师抛出自读要求:先要求学生读字读句读文,扫除字词障碍;再思考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由学生自主学习。接下来的学习反馈中,向老师通过带学生观看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反刍”;又通过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本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主题,突出了课文科学性和故事性的特点。课堂上师生互动充分,学生们学得认真投入。
课后,老师们在一起开展了充分的交流研课。老师们肯定了向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课型成熟。除此之外,大家还分别提出各自的思考,其中许金芝老师指出:在反馈自读思考题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关注文本,从文本入手思考问题,再用句式练说。周冬青老师认为:一节好课的教学目的应是由一篇课文指向一类课文,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知字词、知知识、知脉络,梳理出了一般科学小童话第一课时的基本教学思路。同时还指出本节课学生齐读较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化学习。谢晓利老师在谈到生字教学中的反馈环节时,提出建议:可以老师先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评价时也会更有的放矢。方自桂老师和汪彩莲老师都首先肯定了向老师的可取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合理性建议。最后梅明松老师总结三点:第一,课堂以“旅行”开头,并以“旅行”结束的意义在于向学生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同时引导同学们把生活经历、体验,以及已有的语文知识带入到文本学习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语文核心素养应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合理取舍,例如,本节课中在“核心素养”方面关注的就是“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的渗透;第三,从写字教学、朗读指导、文体特点、板书书写等细节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梅老师事无巨细,娓娓道来,给在座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接着,梅老师就《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研发与应用模式研究》课题工作做了详细布置,要求老师们本学期要完成每人做好一节微课,上好一节使用微课教学的课例。现场,大家一起听取了许金芝老师《微课不“微”——微课的制作和基础运用》的讲座。许老师先播放了梅明松老师的获奖课例《<早>——学习按方位顺序写景》给大家观摩学习。然后从微课的组成部分、评选指标、制作方法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微课大赛的要求,以及制作微课的具体步骤,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了微课选题的难点和注意事项。微课不“微”,辞微旨远,恰当地运用微课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各种便利和收效。短短半小时,大家听得深入,学得陶醉,也收获满满!
名师工作室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新平台,有助于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磨炼和成长,相信在工作室的精研细磨下,老师们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文:郝源源 图:周冬青)
文章发布排名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1740分3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4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 1668分5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欧阳正平工作室
- 1666分6瞿红安语文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