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项目学习”助推汉字文化课程构建 第四期“双名工程”小学语文基地研讨活动开展

来源:张丽芳日期:2019/4/19 15:09:18
分享到:

2019年4月10日下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景洪春基地研讨活动在“攻关计划”基地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多功能厅举行。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景洪春基地全体学员、闵行区景洪春名师工作室学员和紫竹小学项目组成员、部分区县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华东师大教授、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杂志主编王意如、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黄荣华、闵行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董学平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活动由双名工程学员、浦东新区竹园小学范君英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基地主持人、特级教师景洪春为大家介绍了攻关计划项目——《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汉字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景洪春从课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接下来三年的研究进程等,课题旨在用正确合理的研究思路进行汉字文化课程的探索,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渊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接着,景洪春亲身示范,为专家和学员带来了一节二年级的汉字文化展示课《亲》,景洪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通过“设计家谱”这样一个有效的驱动问题,带领学生学习《诗经》、《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素材,景洪春深厚的文化功底,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文化味,一个小时的学习中,学生始终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汉字学习中,景洪春与学生之间的亲切互动,让学生学有所得,激发了他们对亲人的爱,对至亲的爱。课堂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双名工程”学员代表,来自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的徐珏青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做了发言,徐珏青表示,三年的学习,对所有学员们而言,是一次新的历练,对文本的学习、对课程的研究、对个人专业的提升必将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加强和提升。

随后,到场的专家们对课题研究和展示课进行了点评。王意如教授对本次课题研讨给予高度肯定。她认为本次的“攻关项目”是现代和传统的结合,体现了先进的理念和学习的内容。王意如肯定了景老师在课堂上对语文信息的敏感度,非常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特级教师黄荣华表示该课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他还从自身的经历开始讲起,他提出每个汉字都有背后的文化故事,他提到了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董学平主任则认为,汉字教育研究,要让孩子能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他指出把汉字放在文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课程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了解汉字的溯源。他倡导老师们更应该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回归背景下,这个研究是有价值的,汉字是瑰宝,让学生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本次研讨活动是个起点,也是个很好的序幕,打开的不仅仅是基地学员三年的学习之路,更是提升个人专业成长的实践之路。本次“攻关项目”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在充分发挥名师基地团队研究作用的同时,定能为学员们打开新的研究视角,从汉字到文化,从教学到课程,温润师生心灵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传递中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