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蓉名师工作室参加第十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
5月11-12日,第十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功召开,成都市名师工作室戴美蓉工作室领衔人戴美蓉老师带领工作室的五位成员参加此次年会。年会主题为“历史、社会和文化:跨文明的数学史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吴文俊院士、中国传统数学史研究、近现代数学史研究、HPM实践研究、纪念张奠宙先生、HPM理论及HPM视角的数学教材研究、外国古代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围绕这些方面许多知名大学教授、研究生以及中学一线教师等都做了相应的报告,报告分为大会报告与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曲安京教授、李铁安教授、宋乃庆教授、汪晓勤教授等从近现代数学史的研究谈到让数学文化进课堂,以及在具体数学学科教育中如何挖掘数学史,从而促进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发展。
其中,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以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为例,分析了数学史料的类型与呈现方式,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数学史读本(连环画)等。
汪晓勤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其出版的《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是对HPM内涵的深刻解读,奠定了他在HPM研究方面的引领价值。在年会中,汪晓勤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德育案例进行分析,将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德育分成理性、信念、情感、品质四个维度,并通过10个初中HPM课例,对各维度进行说明。汪晓勤教授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提供了一条实施数学学科德育的有效途径。汪晓勤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肯定,迎来了阵阵掌声。
穿插在大会报告间的是89篇异彩纷呈的分会场报告,有对吴文俊院士与张奠宙院士数学史贡献的报告,有对外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报告,而更多的是对HPM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让大家看到了近几年学者们对数学史及数学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
戴美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刁瑞阳老师也做了一篇关于“网络画板促进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的课例研究”的报告,刁瑞阳老师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讨论了网络画板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如何结合差异化教学思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刁瑞阳老师所选取的课例,也正是基于HPM理论下的实践研究。
此次年会对数学的文化性质、与社会的互动功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数学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中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指导的作用。虽然两天的年会报告内容多,时间紧,但戴美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多,特别是关于HPM理论,拓宽了数学学科教学的新思路。会议结束了,但在HPM理论的实践探索路上,戴美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长不分年龄,努力并不孤单,学习有多种纬度,戴美蓉工作室永远在学习的路上,提升自己,影响他人!(彭州中学实验学校)
文章发布排名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1740分3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4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 1668分5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欧阳正平工作室
- 1666分6瞿红安语文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