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三载协同奋进 深耕提质培优——马宇民工作室三年工作总结

来源:日期:2022/4/14 8:02:51
分享到: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市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6年,我市启动了首批名师工作室建设。2019年5月,第二批39个宜兴市名师工作室成立。三年来,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明显,名师工作室成为我市优秀教师培养的重要平台,为高品质宜兴教育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我们在这里设立专栏,向大家展示第二批宜兴名师工作室风采,敬请关注。



马宇民工作室是宜兴市首批和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之一,现有成员13人,以“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为基本思路和目标,开展三全育人实践、三教改革探索。

一、坚持目标引领,兼顾“共同愿景”与“个体发展”

工作室首先明确“123”的基本定位,“1”是建设宜兴市优秀工作室,“2”是加强“生本”管理和“生心”教育;“3”是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其次围绕上述“共同纲领”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个人发展规划。

二、优化研训模式,转型“共性培养”到“个性培育”

1. 导师引领

工作室领衔人马宇民受邀担任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评委,在教育部国培项目“中高职街接公共课及综合类教师协同研修班”、“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研修班”、江苏省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坊培训中开设主题讲座,在“长三角职教新航线论坛”中分享“政校行企协同 产教融合育人”的实践探索。

2.聚焦课堂

工作室参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方案研制工作,高质量出台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调研报告,为全省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新课标》落地实施提供对策和建议。打造的“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逐步成型,三年来学生在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课中合格率平均达到98.5%以上。

3.关注教研

《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慕课教学的实践研究》等2个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另2个省市级课题在研;编写的《职业素养》《吴开诚艺术馆作品集》正式出版,《节日节气文化》等2本校本教材先后开发应用;在职业类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一个,市级特等奖一个;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省市级论文评比获奖8篇。

三、创新培育成效,进阶“单一被动”到“主动多元”

1.“计划+菜单”打造师能提升“卓越团队”

开展“三青计划”,为成员提供“菜单式”培训学习。一是个人能力快速成长:马宇民被评为宜兴市优秀校长,陈菊等7人提升了骨干层级,庄春伟等17人次在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多名成员成为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名师团队成员;二是管理领域做出实绩:学校获得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平安校园等省市级荣誉,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三年共计获得14金18银22铜,2021年无锡市综合督导再获优秀等第。

2.“学院+工坊”构建产教融合“陶都样本”

深度推进“学院+工坊”育人实践,探索“双主体、三融合、多途径”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相融合,辐射形成“一校多院、一院多坊、一坊多匠”的深度产教融合机制。鑫工巧匠实训基地等5所“工坊”被评为宜兴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校企合作单位江苏驰马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江苏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3.“融合+创生”推动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工作室协同刘炜杰名师工作室承办了“长三角职教新航线论坛”,分享了陶都中专构建“开放、融合、创生的 职业学校课程与课堂”的实践探索,展示了政、校、行、企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的特色做法,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新华报业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本次活动。

4.“思政+德育”打造协同育人的“五陶系列”

工作室以开展“陶人工坊”项目为阵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以“思政+德育”打造协同育人的“五陶系列”,实现三全育人框架下的五陶育人陶都模式。培育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一等奖,“构建陶都样本创设思政教育示范课程”项目被评为无锡市级思政教育示范项目。



---------END---------

编辑:春蕾

终审:杨祖良



【来源:宜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