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学习吴刚平教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有感

来源:日期:2024/8/5 13:41:26
分享到:

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廖仁生


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进程中,7月29日下午,有幸聆听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平教授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主旨报告,犹如在迷雾中寻得了指引前行的灯塔,使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为深刻且清晰的认识。

1.jpg

吴刚平教授以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为开篇,逐步深入探讨了诸多关键议题。他提出的三类核心素养,为我们指明了培养学生的方向。而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学改革的知识理论转型更是迫在眉睫。

吴教授对广义知识观的新分类——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以及与之对应的记中学、做中学和悟中学三类学习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这一全新的分类方式,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公式定理属于事实性知识,解题方法则是方法性知识,而对数学之美的感悟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认知则属于价值性知识。

知识传递理论与知识建构理论的差异,让我意识到课程组织形态转变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要将其转变为学科实践,将讲授型教学升级为探究性教学。以物理实验课为例,过去可能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和结果,学生被动接受。而现在,应当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结果,在探究中构建知识。

吴教授反复强调,不能把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当作事实性知识来教授,否则是降维而非进阶。这一观点令我警醒。回想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情感和价值观的领悟,如果只是生硬地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内化。

2.jpg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教授以“人”字的识字教学为例对三类知识观进行了生动阐释。他指出,仅仅让学生记住“人”字的写法是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而教给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字形结构来记住这个字,就是方法性知识的传递;让学生理解“人”字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则是价值性知识的渗透。

3.jpg

吴教授的报告生动幽默,案例丰富,充满了智慧和洞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吴教授的理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