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木星 - 欢乐使者》宏大而欢乐的音乐氛围,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养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兴趣和感知能力。
2.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旋律特点、节奏型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提高学生的音乐分
析和理解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如简单的节奏模仿、旋律哼唱、乐器音色辨别等,增强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木星 - 欢乐使者》所传达的欢乐、宏大的情绪,理解其音乐内涵。
2.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够准确哼唱,并了解乐曲的大致结构,包括主题的呈现与发展变化。
(二)教学难点
1.体会乐曲中复杂的音乐织体所营造的丰富音响效果,如和声的运用、多乐器的配合等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
2.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将音乐与画面、情感等进行有效的联想与结合,并用自己的语言或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欢快热闹的节日庆典视频片段,视频中包含人们欢笑、舞蹈、烟花绽放等场景。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回答出欢快、热闹、喜悦等词汇。
3.教师接着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首同样充满欢乐氛围的古典音乐作品 ——《木星 - 欢乐使者》,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乐曲介绍
1.向学生介绍《木星 - 欢乐使者》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行星》中的第四乐章。
2.简要提及《行星》组曲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七颗(除地球外)为主题创作,每一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而《木星 - 欢乐使者》则是其中最为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欢乐颂歌式的乐章。
(三)初听乐曲
1.播放《木星 - 欢乐使者》完整乐曲,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同时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速度、力度等基本特征。
2.听完后,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初步的感受,如 “我感觉音乐很宏大,像很多人在庆祝盛大的节日”“我听到音乐里有很欢快的节奏,让人想跟着跳舞” 等。
(四)分段聆听与分析
1.主题旋律聆听
(1).再次播放主题旋律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旋律的走向,教师可以用手势在空中简单描绘旋律的起伏。
(2).聆听后,让学生尝试哼唱主题旋律,教师给予适当的音高和节奏纠正。
2.乐器音色感受
(1).播放一段包含多种乐器演奏的片段,其中有铜管乐器(如小号、圆号等)、木管乐器(如长笛、单簧管等)、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的精彩演奏。
(2)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音乐,引导学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例如:“同学们,刚刚你们听到的明亮而辉煌的声音是哪种乐器发出来的呀?对,是小号。那悠扬婉转的声音呢?是长笛。”
3.发展部分聆听
(1.)聆听乐曲的发展部分,引导学生注意主题旋律的变化,如节奏的拉宽与紧缩、音高的升高与降低、和声的丰富与变化等。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主题旋律在这部分有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变化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如 “节奏变快了,感觉更加激动人心”“和声变得更复杂,音乐听起来更有层次” 等。
(五)整体欣赏与想象
1.完整播放乐曲,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音乐与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场景或故事相结合。
2.听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聆听过程中所联想到的内容
(七)课堂总结
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木星 - 欢乐使者》的音乐特点、欣赏要点以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和分享。
2.再次强调古典音乐的魅力和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更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木星 - 欢乐使者》教学反思
在本次《木星 - 欢乐使者》的音乐教学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学习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等方面所做的总结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初听乐曲整体感受情绪、分段聆听分析旋律特点、乐器音色以及音乐发展变化等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捕捉到《木星 - 欢乐使者》所传达的宏大、欢乐的音乐氛围,对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学生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感受到音乐中的庄严、欢快、激昂等情绪变化,这表明学生在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为理想。
2、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哼唱练习较为积极,虽然部分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把握上存在一些小问题,但经过教师的纠正和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哼唱主题旋律,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和理解。在乐器音色辨别环节,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辨别出常见乐器的音色,并初步理解不同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节奏创作环节,只有部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多数学生在节奏创新和变化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说明在节奏教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3、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展开想象,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所联想到的画面、场景或故事,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将音乐与情感、画面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表达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教学目标在这一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教学方法有效性
1、讲授法:在乐曲介绍、音乐知识讲解等环节运用讲授法,能够简洁明了地向学生传达必要的信息,如《木星 - 欢乐使者》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及乐曲在管弦乐组曲《行星》中的地位等。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快速建立起对作品的初步认知,为后续的欣赏和分析奠定基础。然而,讲授法如果运用不当,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简洁性,避免过多的理论灌输,适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法:整堂课以欣赏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乐曲的不同部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逐步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方法符合音乐欣赏教学的规律,能够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不断发现新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变化,提高音乐感知能力。为了增强欣赏法的效果,可以在聆听前提出明确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关注特定的音乐要素,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有目的地思考和感受,提高欣赏的效率和质量。
文章发布排名
- 194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88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56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53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1篇5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9篇6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37篇7幸福职教工作坊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