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让知识「触手可及」——工作室校本选修课《手中的生物学》侧记

来源:日期:2025/5/13 13:14:06
分享到:

  在校园里,甘雨波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的"手中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正以独特的实践视角重构着生命科学的教育图景。我们始终相信:生物学的魅力,藏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纹理里,也在学生亲手触摸自然的温度中。工作室成员王丹老师开设的 "手中的生物学" 校本选修课,正是以实践为桥,让课本知识化作可触可感的探索之旅。

微信图片_20250428183102x.jpg

一、解剖百合:在细微处读懂生命的结构密码

  课堂上,学生们手持解剖刀与镊子,轻轻剥开百合的层层苞片。从舒展的花瓣到精密的雄蕊雌蕊,从支撑结构的花托到保护组织的花萼,每一次细致分离都是一次与生命的对话。王丹老师引导学生对照图谱,在解剖操作中印证理论知识 —— 当柱头的黏液、子房的胚珠真实呈现在培养皿中,花的结构不再是二维图示,而是承载着繁殖使命的立体系统。这堂实践课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花的结构组成,更通过对 "花蕊如何参与遗传过程" 的追问,为后续遗传学章节埋下具象化的认知伏笔。

微信图片_20250407153928x.jpg

二、叶片书签:让生物之美在创作中悄然生长

  校园里的丁香叶、牡丹花瓣、花卉叶片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们将采集的植物材料经过压制、干燥、塑封,制成独一无二的叶片书签。这个过程中,王丹老师带领大家观察叶片的叶脉走向、花瓣的细胞排列,探讨 "为什么不同植物适合不同的干燥方式",让植物形态学知识自然融入手工创作。更重要的是,当学生们为书签设计配色与构图时,生物学不再是冰冷的知识体系,而是化作书签上舒展的叶脉、定格的花色 —— 原来发现自然之美、创造生活之美的能力,早已在观察与实践中生根发芽。

微信图片_20250407154014.jpg

三、模型构建:让抽象概念在指尖变得清晰可触

  染色体的结构与分裂过程,向来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在 "染色体模型构建" 活动中,学生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铁丝等材料,亲手制作出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纺锤体等结构。当他们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组合时,抽象的 "联会"" 交叉互换 " 等概念突然变得生动:为什么同源染色体需要配对?姐妹染色单体为何携带相同遗传信息?在反复调整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突破了认知难点,更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 原来生物学的学习,也可以充满动手的快乐与思维的碰撞。

微信图片_20250407154026.jpg

从课堂到成长:让生物学习回归本质

  王丹老师的校本选修课,是工作室 "实践育人" 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我们始终认为,生物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眼光、探索未知的勇气、连接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当学生们捧着自己解剖的百合花、制作的书签、搭建的染色体模型时,他们手中握住的不仅是一件作品,更是对生物学科的亲近感,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耕生物实践教学,让更多学生在 "做中学" 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的多元面貌 —— 它不仅是试卷上的知识点,更是藏在一花一草、一器一具中的无穷趣味。欢迎关注我们,一起见证更多精彩的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