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有效开展本土资源课程》心得体会

来源:日期:2025/5/19 12:58:20
分享到:

过去总苦恼于课程资源匮乏,却忽略了脚下这片土地本身就是天然的课堂。参加幼儿园本土资源专题培训后,这次培训让我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的“根”与“魂”,也让我懂得:最好的教育素材,往往藏在孩子的笑声里、泥土的芬芳中、家乡的故事间。  

培训前,我常为设计活动绞尽脑汁,总觉得需要“高大上”的教具才能吸引孩子。而今天培训点拨让我醍醐灌顶:“幼儿园的本土资源,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是孩子的生活日常。”  

原来,资源从不需要刻意寻找——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孩子的生活圈,每一片落叶、每一句乡音、每一段街坊情,都是课程的种子。  

过去,我像知识的“搬运工”,把现成的教案套用到孩子身上;而培训让我学会做“文化的编织者”,用本土资源为孩子织一张成长的网。  

让环境“说话”:可以在在班级创设“家乡小馆”,陈列本地特色剪纸、老照片和儿童手绘的“我家窗外的风景”;走廊墙面变成“四季农事图”,用孩子采集的麦穗、棉桃装饰。  

让游戏“扎根”:将传统游戏“跳房子”升级为“方言跳格子”,格子内画上本地特色建筑;用芦苇秆、玉米皮开展“小小建筑师”活动,孩子们搭出的“家乡桥”充满创意。  

让家长“共生”:开展“祖孙手艺日”,爷爷教编竹篮、奶奶教腌酱菜;组织“家乡味道品鉴会”,孩子们用黏土制作本地小吃,家长带来家乡故事录音分享。  

当教育从“标准化”转向“在地化”,孩子们的眼睛更亮了——他们会在散步时指着路边的野花说“这是老师讲的‘婆婆丁’”

反思与设想

1. 建立“资源地图”:如:标注幼儿园周边的田野、老店、匠人作坊,形成“15分钟教育生态圈”;  

2. 开发“四季课程”:如:春季采桑养蚕、夏季河边写生、秋季晒秋创美、冬季围炉故事会;  

3. 共创“家园档案”:如:收集家庭老物件、老照片、家训语录,汇集成《我们的家乡记忆》电子册。  

结语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本土资源培训让我懂得:幼儿园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孩子触摸到土地的脉搏;教育的远见,在于让童年记忆里留下家乡的味道。未来,我愿继续做一名“乡土园丁”,和孩子们一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种下好奇、收获热爱,让文化的根须在童心中悄然生长。

方正县城北幼教中心  果萌

202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