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有效开展本土资源课程》心得体会

来源:日期:2025/5/19 13:02:51
分享到:

一、培训收获

1. 认知提升

本土资源(自然景物、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是鲜活的教育素材,能让课程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案例:用本地农作物(如玉米、稻谷)开展“认识粮食”主题活动,幼儿参与度更高。

2. 实践启发

资源挖掘方向:

1)自然类:方正的水稻、家乡的山水、动植物(如公园树木、农田作物)

2)文化类:民俗节日(如端午包粽子)、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如剪纸、陶艺)。

3)社会类:本土职业(如农民、工匠)、地标建筑(如老茶馆、古桥)。

3. 融合方式:

1)环境创设:用本土材料(竹编、贝壳)布置教室区角。

2)课程设计:结合节气开展“本土美食制作”(如清明青团)、“民俗游戏体验”(如跳房子、踢毽子)。

二、反思与行动

1. 现存问题

1)部分教师对本土资源价值认识不足,习惯依赖现成教具。

2)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易碎片化(如偶尔带幼儿观察树叶,未深入延伸)。

2. 改进方向

1)教师层面:组织本土资源调研活动(如走访非遗传承人),分享优秀课例,提升开发意识。

2)课程层面:制定“本土资源主题月”计划(如“家乡的秋天”),整合健康、语言、艺术等领域目标。

3)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本土文化进课堂”(如家长教幼儿编草鞋、讲方言童谣)。

三、总结

本土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活教材”,通过培训深刻体会到其独特教育价值。未来将立足本土,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文化底蕴,激发探索兴趣,真正实现“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方正县城北幼教中心 杨铭

202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