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本土资源课程》心得体会
参加有效开展本土资源课程的培训后,我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家乡方正县的本土资源结合,发现这片土地蕴含的丰富宝藏,为课程开发带来全新思路与实践方向,也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
培训中张祎老师对本土资源课程理念的阐释,让我重新审视方正县的各类资源。方正县素有 “寒地香米之乡” 的美誉,方正大米以其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闻名遐迩。以往,我从未想过将水稻种植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活动融入课程。培训后才意识到,从水稻的育苗、插秧、生长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劳动智慧和人文情怀。此外,方正县的莲花湖湿地生态系统独特,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保护知识,同样是绝佳的课程素材。还有方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记忆,这些都为本土资源课程开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学习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时,我对照方正县的资源,找到了诸多可落地的实践方法。以方正大米为主题开发课程,可以设计 “一粒米的旅程” 项目式学习活动。带领孩子了解水稻种植的全过程;组织孩子参与简单的插秧、收割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结合数学、科学课程,探究水稻生长与气候、土壤的关系。在莲花湖湿地资源利用方面,可开展 “湿地小卫士” 探究活动,引导孩子观察湿地动植物,制作生态手抄报。对于方正剪纸文化,教授孩子剪纸技艺,举办剪纸作品展览,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培训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念,从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对学生在这些课程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培训期间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也让我对方正县本土资源课程开发有了更多启发。参考其他地区将本土资源与学科融合的成功案例,我思考着如何将方正县的红色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方正县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像大罗密河沿岸的抗联遗址,通过组织幼儿、聆听抗联故事、排演红色短剧等活动,能让幼儿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交流中,我也认识到在开发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和安全问题,确保孩子的安全。
回顾以往教学,我因缺乏对本土资源的挖掘意识,错失了许多让学生亲近家乡、了解家乡的机会。如今,我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计划通过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课程活动,让家长分享自己与方正县本土资源相关的生活经验,丰富课程内容。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方正县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土资源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让孩子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让方正县的本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发布排名
- 228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0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3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4篇7幸福职教工作坊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