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与扎染活动总结
本学期,托班围绕“亲近本土、玩转艺术”的理念,将当地本土资源与艺术活动深度融合,其中扎染活动作为特色项目,让幼儿在触摸、创作中感受美、体验乐趣,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借助本土资源开展艺术活动的实践
(一)资源挖掘与利用
立足本地特色,我们收集了丰富的本土材料融入日常艺术活动:
自然素材:如田野里的稻草、路边的小石子、换季的落叶等,用于拼贴画、手工搭建;
生活材料:利用本地常见的玉米皮、水稻壳等,引导幼儿撕、粘、卷,制作简单手工作品;
(二)活动成效
幼儿在与本土材料的互动中,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例如,用树叶拼贴“小鱼”、用玉米皮制作“小花朵”时,他们会主动观察材料的形状、纹理,并用简单语言表达想法,对“家乡的东西能做艺术品”产生了初步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家乡的亲近感。
二、扎染活动的开展与收获
(一)活动推进
作为本学期重点艺术活动,扎染以“低难度、重体验”为原则,分阶段开展。幼儿在扎、绑、染的过程中,手部精细动作得到明显锻炼,多数能独立完成简单扎染作品,收获满满成就感。扎染作品让班级环境充满“幼儿创作的温度”,也成为向家长展示活动成果的生动载体。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问题
1. 部分幼儿手部力量不足,扎染时皮筋绑不紧,导致染色效果不理想,需加强针对性的精细动作练习;
2. 对本土艺术文化的渗透较浅,仅停留在材料使用层面,未来需更生动地融入故事、民俗等内容。
(二)改进
1. 增加“串珠子、拧毛巾”等日常小游戏,提升幼儿手部力量;
2. 研究更稳定的天然染料处理方法,或结合安全人工染料,平衡效果与体验;
3. 收集本地与扎染、手工艺相关的简单故事,在活动中穿插讲述,让幼儿更深入感受家乡艺术的内涵。
四、总结
本学期通过本土资源艺术活动和扎染项目,幼儿在“玩中学”中收获了成长,不仅锻炼了能力,更对家乡的材料和文化产生了兴趣。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活动设计,让本土艺术的种子在幼儿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让艺术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心灵。
方正县城北幼教中心
2025年7月
文章发布排名
- 254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3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7篇7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