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赋能成长,雅韵奏响新章
研修赋能成长,雅韵奏响新章——工作室主持人张韵老师参加培训纪实
初秋启新程,研修绽芳华
2025年8月25日 - 28日,南宁市艺体学科优秀教师培养对象专题培训如期而至。本次培训围绕艺体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聚焦人工智能融合教学、教科研领导力等关键领域,通过专家引领、案例研讨、实践互动等方式,帮助参训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成员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工作室主持人张韵老师作为南宁市艺体学科第一批优秀教师培养计划成员,带着“雅韵”特色工作室“清华其外,淡泊其中”的素养培育初心,全身心投入本次参训。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梅、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艺体室主任杨斌勇、中国教师研修网广西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程先平老师参与开班仪式。
DAY1深耕专业路,名师引航明方向
培训首日,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江玉澜老师《名师成长规划与教学风格凝练》的讲座,让我对“教师成长”有了全新认知。从“明师(点亮自我)— 鸣师(勇于发声)— 名师(形成体系)— 民师(服务学生)”的螺旋上升路径,恰与“雅韵”工作室追求“清雅脱俗文艺素养”的目标高度契合。江老师提出“教学风格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以理智型、激情型等风格案例为引,指导学员撰写“教学风格案例”,这更加坚定:音乐教学需在民族音韵传承中融入个人特质,让课堂既有“优雅音韵”的美感,又有“以生为本”的温度。
作为学员代表,张韵老师在培训中分享江老师讲座感悟时特别提到:“教育强国战略下,音体美学科需打破‘45度人生困局’,以学科破局助力育人使命。”这一思考也为“雅韵”工作室后续的民族音乐课程设计注入新方向 —— 未来将结合江老师“课题研究源于课堂真问题”的理念,继续挖掘本土音乐资源,让课程既有科研深度,又有文化厚度。
DAY2赋能艺体科研,解锁论文写作
邓若锋老师《科研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专题讲座
培训第二天的上午,特邀正高级教师邓若锋讲座,助力教师向研究型转型,邓老师针对当前艺体学科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分享了许多"接地气、有干货、可复制"经验。
邓老师强调"问题即课题",选题需立足教学真问题,聚焦小切口新视角。邓老师提出论文"333"结构模式:以"问题-方法-结论"搭框架,用"背景-创新-价值"深化意义,靠"规范-语言-修改"打磨细节。强调学术规范是"生命线",鼓励体现艺体学科"灵动与美感"。此外,邓若锋老师《科研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拆解的“333论文结构”(问题 - 方法 - 结论 / 背景 - 创新 - 价值 / 规范 - 语言 - 修改),解决了工作室成员“重实践、轻理论”的痛点;黄群瑛教授“艺体渗透心理健康”的策略,更让我计划在学区音乐活动中设计“合唱疗愈”“节奏减压”模块,实现“以美育心”的融合育人。
下午由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黄群瑛教授围绕《艺体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的专题讲座。黄群瑛教授结合多年研究经验,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阐述了艺体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强调通过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实践互动环节,教师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丰富的活动,如:自我画像、心理情景剧、团队协作训练等活动,亲身体验艺体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现场氛围活跃,教师们在协作中探讨如何将团队文化建设、抗逆力小组设计等策略融入课堂教学,形成了“学中做、做中思”的良好氛围。
DAY3艺韵培新启华章美育深耕赴新程
第三天上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书法教研员陈芳老师以《“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题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讲座中,陈老师先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开展调研,并借助AI生成针对性调查报告,随后细致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深入讲解“美学美感美育”美感课堂的营造思路。他还结合《铜奔马》《走,看风景去——山水画与风景画》等优秀案例,介绍“10+7+2”教学设计结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及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从主题凝练、目标设定、任务设计、评价实施等关键环节,剖析美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与实施方法,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专业指导。
下午,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陈幼勤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为题,为参训学员带来专题讲座。陈老师从核心素养概念切入,深入解读美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明确提出“作业不应是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成为素养培育重要载体”的观点。她系统分享多样化作业设计方法,并创新性提出“有理、有趣、有用”的“三有”设计理念,为教师提供清晰实用的设计路径。
DAY4 AI赋能增效学科育人出奇效
第四天上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优秀名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的邓兆振副校长给我们带来《人工智能赋能:艺术学科教学、教研应用》专题讲座,和我们开启“人工智能赋能艺体教学”的思想碰撞。邓老师从理论、方法、技术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本质:理论源于认知心理学,将人脑视为信息加工系统;方法依托数学函数,构建算法与模型;技术依赖计算机,实现硬件、软件与数据的协同。他特别指出:“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为教育赋能,为教学提质。”
培训的最后一场是来自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蒋萌老师讲座围绕民间文化、艺术及民俗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展开,从乡土资源挖掘、价值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策略实施,到AI技术运用、心育融合及教师成长等方面,为校本课程实践提供了系统指导。关于校本教材开发,蒋老师分享了三大策略:一是文化筛选,优先选取本土内容,如桂林剪纸教材中的“象山”“漓江渔火”;二是梯度设计,根据学生年龄设置不同难度,低年级侧重剪纸技法练习,高年级融入民俗创作;三是实践导向,增设“走进非遗工坊”等实践模块。
结业承使命,雅韵薪火传学区
8月28日的结业仪式上,张韵老师最终以扎实的学习态度与深度的思考成果获评“优秀学员”,为这场为期四天的专业盛宴画上圆满句号。这份荣誉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印记,更是“雅韵”工作室推动学区音乐教育提升的责任起点。
未来,工作室将以培训所学为支撑:一方面开展“AI + 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学区内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工坊;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展示”“民族音乐展演”等活动,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的文艺素养培育理念辐射至更多学校,让高雅韵致的音乐教育,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助力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
“四天研修似星芒,知识如泉润心房。”这场培训是终点,更是“雅韵”艺教工作室深耕学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艺为媒、以研赋能,让优雅音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为南宁市艺体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三中力量!
文章发布排名
- 262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3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7篇7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