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把握新高考,共研共建提质量

来源:日期:2025/9/26 19:49:47
分享到:

为深化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落实新高考改革精神,进一步提升2026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提高地理学科质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0+20”荣纳泸共同体2025年秋季高考质量提升培训活动在荣昌中学举办。为工作室老师们搭建教师交流与学习的优质平台,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及课堂教学实践能力。920日,泸县凌晨名师工作室线下第7次集中研训活动在荣昌中学举行,工作室部分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教学观摩、评课研课及聆听专题讲座

【研修动态】

动态一:观摩精品课堂、展示一轮复习课例

张玉琴老师的复习课《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撒哈拉沙漠尘土为何飘向亚马逊雨林为导入,紧扣课标要求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张老师注重知识梳理和基础教学,深入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气压带和风的分布图,生生互评互纠,以及学生讲解近年相关高考题,教师归纳总结。

向灏老师的复习课《天气系统——台(飓)风》,以导入“伊安”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影响视频,直观的让人感受到飓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负面影响,引出本节课程主题。向老师以飓风发源地加勒比海以东海域的9月某几日的气压和气流图,让学生区分高压与低压,锋面等天气系统,再层层递进的追问环节中,深刻探讨“伊安”飓风的生成-移动-增强-登陆减弱。整堂课程中让同学们在较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里,构建天气系统地理知识框架,是一堂有趣又有深度的地理复习课。

动态评课议课,引领备课方向

绍英教研员组织评课议课环节。教师代表张玉琴老师说:“向老师这节复习课深动有趣,讲课环节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头脑风暴法,加深对飓风的理解,课堂教学幽默有趣,增添地理课堂魅力,值得我们每一名地理老师的学习。”

陈绍英教研员指出我们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提分提趣。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教思维,提升地理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地理的趣味性,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教学素材构建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让所学融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多反思,及时改变教学观点和理念,学以致用!

动态讲座研讨引前行

向灏老师《基于大概念为中心的大单元一轮专题复习》专题讲座报告。谈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课程改革;以2025年重庆高考题综合题为例,谈及高考题命题与评分标准;教学中常被忽略的致命环节等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实现大单元教学。在教学课堂中将知识点窜联起来,通过情境场,螺旋式由浅入深的达到思维的高位。



活动感悟】

感悟一:

今天,有幸参与了为期一天的高中地理专题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丰盈,理念新颖,令我受益匪浅,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对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渴求。培训伊始,我们聆听了一节扎实深厚的理论课——《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这位老师的讲解内容详实,逻辑清晰,结构完整。随后,两节由向灏老师执教的示范课则将培训气氛推向了高潮。向老师的课堂激情四射、幽默风趣,充满了魅力与活力。他仿佛一位出色的“地理故事讲述者”,将看似枯燥的地图、数据、现象转化为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剧。最后,向灏老师关于《大单元地理教学》的讲座,则为本次培训进行了理论升华与方向指引。他向我们从“为何”、“是何”、“如何”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与实操策略。

此次培训,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盛宴,是一次理念的刷新与行动的启迪。我从第一位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的深度与结构的严谨,从向老师的课堂中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与激情的力量,又从他的讲座中领悟了课程整合与素养导向的方向。

(泸县五中 赖元椿)

感悟

本次荣昌学习自己又“悟”到了许多,好的课一是要老师的“悟”,看透地理事物的本质,摸清地理事物的原理,认真准备学生的“思维大餐”,用向灏老师的话说,不能把一坨坨“精致的大便”喂到学生嘴里;二是要学生的“悟”,学生能观察,能分析,能逐渐用更规范的术语表达,思维更严密,逻辑性更强,在此过程当中,真是“急不得”,慢就是快。向灏老师的课看起来没讲题,却在天气系统图中贯穿了在天气系统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原理。一堂课的容量不在于题多题少,而在于思维量的大小,在于知识与方法的领悟程度。

(泸县二中 凌晨)

感悟

本次参与的地理教学培训,令我深受启发。培训内容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展开,尤其强调打破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知识割裂”问题。我深刻意识到,地理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点的机械操练和重复记忆上——那只会让学生形成固化反应,却难以实现真正的迁移与应用。真正的素养,恰恰体现在对知识的理解、整合与真实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培训中提到的“三大误区”令我反思良多:知识与知识、与自我、与生活之间的割裂,恰是当前教学实践中亟待突破的瓶颈。而“元教学”理念中提出的“真实”与“高位”两个维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学应基于“大概念”进行整体设计,将低位知识点置于高位框架中统整,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的认知结构。

(泸县二中实验学校 肖嘉钰)

感悟

为期一天的培训,两节精品地理课堂,一节专家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向灏老师的台风这节课程中,用一副经典的台风“伊安”气压气流图,深刻的引导同学们从气压和气流为依据,区分天气系统,理解台风的生成,增强以及消亡,整节课堂有深度,更实现了重难点突破。培训升华了我对“地图”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辅助学习的工具,更是地理思维的载体和呈现。培训教会我的,一节好的课程,不一定依靠多少张PPT呈现出来,一副恰当的地图即可。如何“深度读图”,如何从图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推导结论。以及如何在合理的一句句追问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立地理思维导图,增进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泸县四中 程铁梅)

【卷尾语】

 

于教育的浩瀚沧海,工作室如同一座明亮灯塔。此刻,我们齐聚活动之中,共沐知识的祥光。过往的研讨已凝聚成坚实基石,铺垫在脚下。展望未来,愿工作室成为创意的不竭源泉,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能点燃教育革新的烈火。让我们携手在这方天地,以活动为翼,冲破传统的桎梏,向着教育的理想彼岸振翅高飞,绘就未来教育的壮美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