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怀林:教育逐梦三十载,初心如磐育英才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追光者,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在三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步履不停,探索不止。他,就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校长潘怀林。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潘怀林便将自己的人生与教育紧密相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乐章,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发展的推动者、学校变革的领航者。
一、初心如炬,砥砺教学之路
1990年的盛夏,潘怀林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带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加入了塘沽第五中学教师队伍,成为一名化学教师。自此,他开启了在教育领域的深耕之旅。
在十一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潘怀林始终将“育人为本”作为履职的基本理念,把教育的最终目标锁定为“使学生能够自学自励,出了学校,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深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就必须打造高效、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以及对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的关注,他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化学素养课堂的理念。在这个课堂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合作与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潘怀林先后开展了多项教学模式研究,如“引?探”互嵌式教学研究、化学教学整体建构复习教学研究、化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等。这些研究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他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的结晶。他精心打磨每一堂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教学效果的评估,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常常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化学知识,让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酸碱反应时,他会联系生活中的胃酸过多现象,介绍如何用碱性药物进行中和治疗,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潘怀林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他所讲授的电教课程荣获市级一等奖,撰写的阶段性总结获得天津市第六届教研教改双成果三等奖。1998年9月,他执笔完成的课题实验报告《应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荣获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化学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并于1999年9月在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宣读,同时被收录进该研讨会的论文集。该报告还于1999年3月荣获天津市第七届教研教改双成果二等奖,并作为天津市化学学科中唯一一篇被编入天津市第七届教研教改优秀成果选一书的教学成果。
在教学生涯中,潘怀林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成果和荣誉,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他的学生们不仅在化学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他的影响下,培养了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学生毕业后,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回忆起在他课堂上的时光,都充满了感激之情。一位学生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潘老师,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您的教诲如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凭借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和专业素养,潘怀林在1995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1996年,荣获铁道部优秀教师称号及铁路教育奖章;1997年,被评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998年,在天津市第三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评比中荣获市级一等奖,同年还被评为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此外,他多次获得天津市普教系统“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天津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以及北京铁路局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1996年,他破格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1999年,破格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时年31岁,成为当时铁道部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充分肯定,激励着他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深耕教研,引领专业成长
2001年5月,因在化学学科上的突出教学效果和斐然业绩,潘怀林被调入塘沽教育中心工作,担任化学教研员,这一转变开启了他教育生涯的新篇章,也让他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去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成为教研员后,潘怀林深知自己肩负着引领区域化学教学发展的重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研工作中,累计听课近400节,足迹遍布塘沽的每一所中学。每听一节课,他都会认真记录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在听课过程中,他发现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于是他决定从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入手,推动区域化学教学的变革。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潘怀林精心指导教师做各种类型的研究课30余节。他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实施,都给予教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他的指导下,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一位年轻教师在参加完潘怀林指导的研究课后感慨地说:“潘老师的指导让我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仅教会了我教学的技巧,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除了听课和指导研究课,潘怀林还在全区有计划地推广了中考专题系列复习法。他深入研究初中化学教材和中考命题规律,将教材内容整合为3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涵盖了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分析、针对性练习等内容。这种复习方法系统、高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化学知识,提高了复习效率。在该方法的推动下,塘沽区中考化学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在教研工作中,潘怀林始终坚持创新和探索。他善于思考,求是创新,积极推动教研工作质量实现新的飞跃。他致力于为学校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引导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他提出“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影响即推广”的理念,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进行推广和交流。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研方法,他深入研读课题相关书籍,从学习中的困惑、教学实践、教育理论、学生主体、课后反思等十六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如何科学选题。他还以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开题论证、课题中期检查、课题结题鉴定、研究成果撰写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多次富有成效的培训活动,让更多教师深入了解科研工作的路径。在他的引领下,塘沽区化学教师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许多教师从单纯的教学型教师逐渐转变为教学科研型教师。
基于多年的实践研究,潘怀林撰写的课题实验报告《创新初中化学总复习模式,提升初中化学总复习质量》荣获2003年天津市第九届教研教改成果二等奖,并在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自2001年起,他在全区推广实施了化学竞赛三级培训方案,通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竞赛的兴趣和潜能。在他的努力下,塘沽区化学竞赛成绩在全市产生了较大影响。2002年,全区6名学生在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市首位。他也因此连续三次被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
在担任教研员期间,潘怀林主持进行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课题《构建初中化学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模式》荣获天津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主持的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获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组A级鉴定,后经过深入的研究实践推广,于2008年9月获得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并收录在2009年8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天津教育60年》一书中。这些课题研究成果不仅为塘沽区的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笔耕不辍的潘怀林还积极承担各个部门的撰稿、命题等任务。2002年受北京教育出版社的邀请,编著了《初中化学知识点组系列辅导与跟踪训练》一书,共撰文38万字。2003年,应市教研室委托编写了《天津市学科疑难要点名师解析》一书,该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字数达7万。多年来,他持续参加市教研室主编的《天津市初中化学总复习》《天津市初中化学学习指导与质量监测》等教材的编写。此外,他还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天津日报》名师家教版,《天津教研网》和《名师网校杂志》等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指导化学教学和教研的文章。这些书籍和文章凝聚了他的教学智慧和研究成果,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在塘沽教育中心工作期间,潘怀林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从一名教研员被提拔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他始终秉承坚定信念,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为塘沽区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也为他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治校有方,打造教育品牌
2006年7月,潘怀林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重要挑战——担任塘沽第十五中学校长。这所学校当时面临着诸多困境,学生自信心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整体氛围低迷。潘怀林深知,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从激发师生的“心气儿”入手。
他提出了“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办学理念,旨在给学生和教师自信的力量,让师生共同树立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确立“我要成材,我能成材”的信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他精心选择了“信心教育”“静心教育”“责任心教育”,并将其称之为“三心”教育。
在实施“信心教育”方面,潘怀林主持塘沽十五中工作不久,就勇敢地向社会做出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的公开承诺。这个承诺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和教师的士气。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励志讲座、表彰大会等,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帮扶小组,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在一次主题班会上,一位曾经成绩落后的学生激动地说:“校长的承诺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静心教育”则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让师生能够静下心来钻研学问、提升自我。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宁静、优雅的校园环境,设置了读书角、文化长廊等,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同时,学校还规范了教学秩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教师能够专注于教学工作,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针对学生责任心薄弱、责任感不强,以及部分教师责任意识薄弱的问题,潘怀林提出了“责任心教育”。他认为,只有大家的责任心有了,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成了一个心智完整的人,才有可能成才。学校通过开展“责任与我同行”的信念教育活动,以及“爱己才能爱人,爱校才能爱家,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履行责任的能力。对于教师,学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责任感。
在教学管理方面,潘怀林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他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在他的领导下,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许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提高。
除了关注教学工作,潘怀林还十分重视学校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他根据学校实际教育教学情况,结合自身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撰写了《学校品牌与建设策略》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学校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品牌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八大发展策略,包括师德建设策略、教育科研策略、教师评价策略、校本教研策略、校本培训策略、静心研究策略、课堂教学策略、自主发展策略等。这本书不仅是他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为其他学校的品牌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潘怀林的努力下,塘沽十五中逐渐摆脱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从一所普通学校发展成为在天津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学校,他也因此荣获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许多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他也应邀在全国各种学术会议上做办学经验介绍五十余次,为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领航汉沽一中,续写教育辉煌
2022年7月,潘怀林担任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校长,开启了他教育生涯的又一段重要征程。汉沽一中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校,在当地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等。
潘怀林深知,要想让汉沽一中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坚持改革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他提出了“以人为本,多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改革方面,潘怀林积极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学校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除了国家课程,还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如“渤海文化”课程群、“科创赋能”课程群等,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教学模式上,学校推行“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同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潘怀林实施了一系列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建立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机制,为新入职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他的带领下,汉沽一中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级教学竞赛和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学生培养方面,潘怀林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社团、艺术社团、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还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潘怀林的领导下,汉沽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的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学校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除了关注学校内部的发展,潘怀林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汉沽一中与周边学校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开展联合教研、资源共享等活动,帮助周边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在教育管理和研究方面,潘怀林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表论文,主编、独立撰写出版著作多部。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他还担任了多个教育领域的重要职务,如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六届兼职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核查专家,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库成员等。
潘怀林校长三十五年的教育生涯,是一部深耕教育、逐梦前行的奋斗史。他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再到多所学校的管理者,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在不同岗位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三十五年的坚守与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追光者”与“领航者”。
文章发布排名
- 272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6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7篇7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