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扎染技法》培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幼儿园组织的扎染专项培训。这场集传统技艺与幼儿教育实践于一体的学习,不仅让我沉浸式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让我对如何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幼儿教学有了切实的思考与收获。
培训现场,专业老师从扎染的历史渊源讲起,再到布料、染料、工具的选择,以及折叠、绑扎、染色、固色等核心步骤的实操指导,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还有植物提取颜色及冰染,我们从基础的“夹扎”“折扎”,逐渐尝试“螺旋扎”“随意扎”等技法,看着原本洁白的棉布在不同的绑扎方式和染料浸润下,晕染出独一无二的纹路——有的像漫天星云,有的似绽放的花朵,那种从无到有的创作惊喜,让我深深体会到扎染“手作之美”的独特韵味。在与同行教师的交流中,我们互相探讨技巧、分享失败经验,比如如何控制染料浓度避免颜色发花,怎样调整绑扎力度让图案更清晰,这些实操中的小窍门,为后续开展幼儿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更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扎染与幼儿教育的契合点远超想象。扎染过程充满随机性和创造性,无需严苛的“标准答案”,正好契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可以自由折叠、随意绑扎,每一件作品都是专属的创意表达,这既能充分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又能在动手操作中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专注力和耐心。同时,在染色环节,孩子们能直观观察色彩的混合变化,比如蓝色与黄色交融出绿色,在趣味中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此外,将扎染这门传统技艺引入课堂,还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非遗文化,从小萌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培训后,我也梳理了后续教学的实践方向:一是简化操作流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适配活动,比如小班侧重简单折叠绑扎,大班尝试复杂技法与图案创作;二是注重安全保障,选用无毒环保染料和圆角工具,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三是延伸活动价值,将扎染作品与生活结合,比如制作手帕、书签、装饰袋等,让孩子们感受艺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此次扎染培训,既是一次技艺的提升,更是一次教育思路的拓宽。未来,我将把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扎染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在幼儿园课堂绽放新的活力,让孩子们在色彩与创意的碰撞中,收获动手的快乐与文化的滋养。
文章发布排名
- 278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8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2篇6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7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