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新闻

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体模式助力渝西川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日期:2024/8/11 17:04:35
分享到: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教育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与毗邻的四川省泸州市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共同承担“成渝协同”项目“渝西川南教育融合发展试点”。2021年,江津与泸州、永川、荣昌共同签约组建渝西川南(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2023年,川南自贡、内江、宜宾3市和渝西大足、綦江、铜梁、万盛4区加入成立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本文以渝西川南(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为主要观察对象,重点介绍江津通过共同体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机制建设、模式构建等方面的行动实践。

创新渝西川南教育合作机制

(一)以章程为载体的共同体建设

1.凝聚共识,制定章程。2021年,江津区、泸州市、永川区、荣昌区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审定了章程,明确了共同体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经费等。2023年,共同体扩容后对章程总体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技术性修编。

2.健全制度,确保运行。建立共同体轮值负责、联席会议、文件流转等系列工作制度。共同体轮值理事长单位由理事会或联席会议推荐产生。

(二)利于区域协同的江津机制建设

1.建立内部领导决策机制。成立以区教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各类合作协议、实施方案等审定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联络员职能职责。各科室(单位)和学校按照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分头分项落实教育合作。

2.建立文件流转交办机制。为解决共同体无统一公文系统、无印章等问题,一方面推动建立共同体统一文件字号、项目牵头单位代章签发、社交软件转交等程序制度,另一方面建立本单位内部文件流转机制,规范送签、交办等程序。

3.建立内部会商通报机制。将教育合作阶段进度、总结报告等纳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区委教育工委会议的会商通报议程。建立工作台账,每年召开至少2次改革专题会(或秘书组会)。建立项目内部科室(单位)负责制。

4.建立工作成果提炼机制。江津教育合作经验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第三次联席会上交流发言,获评“成渝协同”项目优秀试点单位。

(三)确保合作落地的江津行动策略

1.市区联动。由于川渝管理层级差异,四地间搭建市对区、区对区、区对县等多层次的教育合作关系。比如,江津除与泸州联合推进中职教师跟岗互派,还就干部教师培训等与泸州市下属的合江县开展交叉培训。

2.科室推动。编制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资源建设等对应科室(单位)负责人通讯录,推动各对应科室相互对接协调。

3.院校互动。推动跨区域中小学、高校结对共建,开展校际交流合作。目前,江津区已与永川4所重点高中、泸州5所职业院校结对。组建乡村教育联盟,3对幼儿园、6对小学、6对初中学校建立结对关系。

4.校地行动。鼓励跨区域学校、地方交叉对接交流。重庆交通大学与泸州市科技局对接磋商,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等。

构建渝西川南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式

(一)合作共建三大资源

共建人才、基地、课程优质资源数据库。2023年启动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拟遴选培育高品质学校100所,名师工作室100个,新时代名师名校长1000名,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10000个。

(二)协同打造五大品牌

一是建立知名校长、研训专家等优秀人才互动交流机制,建设“优师智库”。二是通过遴选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培训等课程,打造“共享课程”。三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各阶段学校教育联盟,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合作交流,实现“智校互联”。四是支持联合研究,推动教育评价、产教融合、作业设计等教育改革,实现“集成改革”效益。五是以名师课博会为窗口,举办各类培训班8个,培训师资638人次;100余名干部教师参加挂职交流;举办各类教育论坛6次、课博会3届、课例展示5次,彰显“立体研修”效应。

(三)创新项目推进模式

完善共同体年度项目自主申报、统一编制、分类立项、按需参与的计划清单机制。2023年,共同体围绕队伍共建、资源共 享、教学共研三个重点,采取“10个规定动作”+“10个自选动作”的“10+10”模式组织开展重点活动20项(其中江津牵头3项)及8项临时活动(其中江津发起5项)。

基于共同体模式的教育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一)形成渝西川南教育融合发展“2411”格局

即以江泸两地合作为基础,立足泸、永、江、荣四地,拓展为川南渝西11地教育共同体。作为川渝教育合作的重要载体,共同体模式为推动川南渝西着力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了奠基性作用。

(二)构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1435”行动方略

即聚焦一个目标(创建渝西川南教育融合发展示范区),建立四大机制(市区联动、科室推动、院校互动、校地行动),共建三大资源(人才、课程、基地),打造五大品牌(优师智库、共享课程、智校互联、集成改革、立体研修)。

(三)推动川南渝西毗邻地区教育务实合作

搭建教育行政、研训机构、学校互动交流平台,建设一批可借鉴、可应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持续性、有成效的干部教师示范性培训,推动解决了教育评价、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等共同问题,统筹保障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四)建构以共同体为载体的融合发展模式

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避免合作的碎片化、短视化、任务化;以共同体章程为准绳,避免合作无章法、无约束、无系统;以共同体品牌为引领,避免合作无抓手、无重点、无特色。全面构建全员参与、特色输出、共同发展的行动模式。

(五)助力渝西川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同体以理念共享为引领、以师资流动为动力、以课程共研为载体、以长效机制为保障的发展理念,通过“名校、名师”带头,手拉手合作和区域资源共享等多种路径,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